新产生一个想象呗。你如果把妄想都消灭了,你来生会变什么,诸位知道吗?变阿罗汉。因为阿罗汉没有想象嘛!没有想象力就是,他没有这种万德庄严,没有大悲愿力嘛!所以,我们在刚开始把心带回家的时候是做第一件事情,远离妄想,不随妄转,然后又产生一个新的想象,这才对。所以说,你必须把修行的观念先大死一番,然后再重新大活。
诸位你慢慢看经典你会发觉,佛陀在大乘佛法讲话很少讲一句话的。讲一句话,除非他是在对治你,它不是第一义谛悉檀。犹如莲花不着水——让你无住,然后呢,亦如日月不住空——也不能住空。打得念头死,接下来——建立弥陀佛。肯定是有一个东西。大乘佛教是有所放下、有所追求,有所否定、有所肯定,这才是中道的思想。只有小乘人讲话是讲一句话的。凡夫讲话也是讲一句话,凡夫是完全投入,阿罗汉是完全排斥,大乘佛法是远离两边。所以你要能够走大乘佛法,你一定要建立一个双向的思考。如果你有志于大乘佛法,你要建立双向思考,你才是一个大乘善根的菩萨。当然,我们在行动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先完成第一件事情,再完成第二件事情,但是你在认知上,理论的认知上,一定是圆满的、中道的思想。当我们在破坏一个妄想的时候,我们知道,你还要建立一个新的、一个如理的想象。那么这个就是整个大乘的思考,先破妄,然后再显真,把心性里面好的想象再表现出来,叫离一切相,又同时即一切法,法——布施的法、持戒的法,这个不能破坏。离开凡夫的颠倒相,建立一个清净的功德法,叫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谓之真如,叫作安住。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结示法要。我们先看凡夫的相貌,我们先看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来所有烦恼、妄想的所有的种子都存在阿赖耶识,就是代表我们的过去。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那么阿赖耶识当然它的种子成熟了以后它就释放出一个身心世界。你就会有一个男人,就有男人的色身、男人的感受、男人的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就现出女人的色身、女人的感受、女人的想象。然后你就会产生一个思量、产生一个执取,住在自己的想象,然后就产生第六意识的了别,这一部分叫作受用果报,这一部分不能怪我们。我们在承受果报的时候不能怪今生的你,要怪是怪谁?怪前生的你,对对对。所以我们佛教在受用果报这一块叫作认命。但是第六意识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一部分就要小心了,影响到你的来生。
身为今生,我们是跟两个因缘交接,第一个,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互动。今生跟过去是互动的,这一块不能怪你。你长得什么样、你有没有福报,不能怪现在的你。但是你今生跟来生的互动,这一部分你要小心哦,你用什么想象来面对。所以,我们所谓的现在,同时在承担过去,酬偿过去的业力。所以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的,这句话讲对一半而已。人生一半是来还债,另外一半是开创未来,这一块你就要小心了。所以现在、过去这一块是还债,现在的想象又影响到来生。所以你看,第六意识又回到第七意识的执取,又变成第八识。如果你是从下面又走上去,那就完了,你又住在你的妄想,你过去生打什么妄想,你现在还打什么妄想,又住在妄想,又变成第七意识的有所住,又回到第八识。那就变成一个恶性循环,那你就被过去的妄想牵着走。
所以怎么办呢?我们从第六意识开始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从这个地方开出一个新的道路,开始创造法身、般若、解脱。从第六意识开始,遇到事情的时候回光返照,开始不随妄转。不随妄转会有什么情况呢?在经典上说,我们开始怎么样?断相续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势力慢慢减低、慢慢减低,我们不是知道道理马上做到,不是。但是它的势力已经变成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