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6 / 9)

,即便它是一个善念,这个善念也不是你的善念,是脆弱的善念,因为外境会把它带走,临终你要还给人家的。只有透过你如理的思惟产生的善念才是你的东西。诸位你还记得《印光大师文钞》有一个公案吗?有一个弟子问印光大师说,您老人家一辈子劝人家念佛往生,您真地看到有人念佛往生吗?印光大师说,全世界的人都没往生,我照样往生。印光大师往生的力量不是借来的,对不对?你一定要看到别人往生你才往生,那要是这个世间末法时代没人往生了,那你也没办法往生了。所以,印光大师的往生是透过如理思惟、透过智慧的抉择,不依外境,禅宗说的,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所以,外面变他不会变。

那么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小乘的生灭法跟不生灭法是一刀两断,所以他远离生灭法,完全地把妄想远离,也把如理思惟也远离,就进入偏空涅盘,这是非常可惜的地方。我们看大乘的不二思想,佛陀亲自来示范,看经文,如来印可以后,佛陀现相证成,佛陀以他现生的因缘来证明空有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我们远离的外境的颠倒想,其实我们也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想象,这两个是可以存在的。

看经文: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这个时候,前面佛陀是请憍陈那尊者来发明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从前面的虚空跟灰尘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个是对立的。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就亲自来证明,空有其实从大乘是可以同时建立起来。他就从轮掌中,就是手掌当中,以他的神通放出一道宝光跑到阿难尊者的右边。我们一般人,有特殊的东西过去,他的头就顺着这个光明就回过头来往右边看去。这个时候,佛陀又放出一道宝光跑到阿难尊者的左边,阿难尊者又回过头来往左边看去。佛陀就说,阿难尊者,你现在头为什么动来动去呢?阿难尊者说,因为我看到佛陀的手掌放出一道光明,从我的左边、从我的右边过来,所以我就顺着这个因缘就自然地摇动。这是人之常情嘛,看到特殊的情况,就想要去看个究竟。那么佛陀说,你看这个佛光是左右动头,到底是你头在动,还是你那个明了的心性在动呢?阿难尊者就回答得非常好。阿难尊者说,是我的头在动,我的心性连“止”的相状都没有,哪有什么动的相状呢?佛陀说,如是!

所以,心性是寂静相吗?不是。它连寂静相也没有,它离一切相。因为,一个东西会寂静,表示它会动,有为法是对立的,诸位知道。心性没有寂静相,寂静是修来的。你要把性德跟修德分清楚。我们本具的心性是没有相状的,但是透过戒定慧会产生寂静相,这是修来的。这个地方讲出一个观念,我们的心性是不动,但是也不障碍头动来动去。就表示说,当我们安住一念心性真如的时候,也不妨碍你从教理上的思惟产生一些清净庄严的想象,不妨碍。所以,我们必须把性德跟修德要结合,性德是本具的,修德是修来的。你不是说把心带回家就大事已办了,不是的,那是第一步而已,那叫作安住,叫空观安住。然后你要怎么样?生起假观,产生增上、产生调伏。所以,本经它是空假中三观。空观是破妄,把心带回家,不随妄想而转,基本上,生死轮回的力量慢慢淡薄了。假观,你要创造一个新的因缘,让你跟弥陀感应道交。

所以,我们在《楞严经》要做两件事情。就好像说我们本来住在一个房子,对不对?这个房子把它打掉,这个房子不能住了,住下去,没完没了。打掉以后,接着呢?对,再盖一个新房子。对啊,你本来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