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讲】(7 / 7)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是无相的。本来是无相,就表示你可以改变它。如果我的心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相状,那你就完了。你说我的心本来就是一个人的相状,我的心就是一个人的心,那你怎么能够成佛呢?因为它无相,我们才可以加以改变。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一念心性它本来就是离一切相的。这是讲体大。

壬三、悟性具即是用大

这一段讲到循业发现。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当我们明心见性,找到了现前一念心性以后,我们回过来观察父母所生的这个肉团身,好像在十方虚空当中吹起一个微尘,这个微尘在虚空当中飘来飘去,上下飘荡。这个虚空指的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这个微尘指的是我们当下这个色身。你从这个譬喻就知道,这个色身是变化的,虚空是不动摇的。这是第一个譬喻。

第二个譬喻,就好像一个湛然澄清的大海,被业力的风一吹,吹起一个小水泡。这个水泡是起灭无从,“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水泡指的是我们的身心世界,这个大海就比喻现前一念心性。

所以你看,这个经文当中就是不断地告诉我们:“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相状的东西是变化的,是暂时的;心性是永恒的,是我们生命的依止处。

辛二、结属真因

我们把前面的体、相、用三大作一个总结,结属真因。这是修学无上菩提的真实的因地。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到这个时候,法会大众彻底地了知,也就不再疑惑,原来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是常住不消失的。我们的色身会死亡,但是我们的心性从来就没有生,也就没有死亡。我们对死亡感到恐惧,那是因为我们对色身产生执着。

夏莲居老居士常讲一句话:“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你看为什么有些人他临命终的时候,他对死亡不害怕,你对死亡害怕?表示你的心是住在你的身心世界,你就执着这个身心世界。你执着水泡的时候,那你就完了。水泡是变化的,你的心就跟着它变化。你的心住在什么地方,非常重要。云何应住?你看,欸,他为什么死亡到来的时候不害怕?因为他没有把心住在身心世界,他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

这个地方,为什么蕅益大师讲“真因”?你修行,内心的依止处就是真实的因,诸佛成就无上菩提的真因。你的布施用什么心态来布施,你用什么心态来持戒,用什么心态来拜佛,用什么心态来念佛,都是依止常住真心来修行,你才能够成就不生灭果。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