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6 / 8)

切相。所以佛陀说:如是如是。

从七处破妄到现在,阿难尊者的回答,只有这一次得到佛陀的印证是对的。也就是说,阿难尊者已经慢慢地从生灭的因缘当中,找到一个不生灭的本体。他对这个真如本性有一点理解了。谛闲大师的全集中有一段公案。这个“客尘” 的道理我们可以藉此说明一下。谛闲大师晚年的时候生一场病,他的背后长一个很大的脓疮。医生给他开刀,用刀子去割,把这个疮割掉。谛闲大师痛得哇哇叫,叫得很大声。侍者就跟大师说:大师啊,您平常都讲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啊,您这个时候要观想空性,观想您的真如本性是没有所谓的痛的。谛闲大师也不简单,他说:我是痛归痛,叫归叫,我的自性还是不动。诶,这不简单啊!我痛当然会叫嘛,那是因缘法。但是我在叫的时候,我还是回光返照我的真如,我有一个不叫的,有一个不痛的,就是阿难尊者说:你的手有开合,我也看到你开合,但是我的背后有一个没有开合的。这就是这个人有一点悟处了。阿难尊者有一点悟处了,有一点消息了。修行就是你认清消息。你这个人知道怎么回家了,你知道怎么样把生死息灭了,这个路虽然我们走得还不是很熟悉,但起码我已经知道怎么走。这个很重要。

寅二、飞光动头证成尘与空义

【第十四讲图三】

我们再看下一段,寅二、飞光动头证成尘与空义。前面是一个粗显的主客,这是微细的。我们看经文: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这个时候佛陀用光明来牵引阿难尊者的头左右摇动,从这个地方去了解灰尘跟虚空的道理。如来从五轮掌当中发出一道宝光。宝光跑到阿难尊者的右边, 阿难尊者就往右边一看。佛陀又放出一道光明在阿难尊者的左边,他又往左边看。我们人形成习惯了,只要有东西,我们的眼睛就会向外攀缘,就会去看。这个时候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的头干嘛左右摇动呢?阿难尊者说:我的摇动是有原因的。因为佛陀放一道宝光来我的左右两边,所以我只好随着您的光明左右摇动。这是凡夫的常情,有东西过去,就会去看。佛陀就按定这样的事情,问阿难尊者说:阿难,你看我的佛光左右摇动,你的头也摇动。那么是你的头在摇动,还是见性在摇动呢?阿难尊者回答说:您的光明是摇动的,我能见的见分也是摇动的。但是我的本见的见性,连静止之相都没有,怎么会摇动呢?是本来不生,云何有灭呢?佛言:如是,如是。

根据古德注解上的说明,前面的“客主”跟“尘空”的道理,都是在说明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但是这当中有粗跟细的差别。因为前面的生灭法,是佛陀从手的开合当中来显现不生灭的见性,这个空跟尘是佛陀用光明来牵动阿难尊者的头左右摇动,来问他:你的见性动不动?这个困难度比较高。因为我们身心世界发展到自己的时候,会当局者迷。所以阿难尊者在自己动作当中,自己的头摇动当中,都能够知道见性不动,可见他这个体验更深刻了。因为前面手的摇动是佛陀的手摇动,那毕竟跟阿难尊者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个地方是阿难尊者自己已经产生摇动了,他都能够知道摇动当中有一个不摇动的东西,那么可见得这个悟处更深入了。所以这两个有粗细的差别。

丑三、结会责失。分二:寅一、结会。寅二、责失。

我们看丑三、结会责失。结会,就是把前面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作一个总结,一方面诃责过失。

寅一、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