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另说前48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属山东)人,是中国春秋时期着名的军事家。他出身于陈国贵族之后,因齐国内乱而避乱出奔吴国。在吴国,孙武潜心研究兵学,着成兵法十三篇,被尊称为“孙子”或“兵圣”。他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实战指挥家,他指挥的柏举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
二、人物生平
1、齐国贵族
孙武的祖上有确切的世系可以追溯到舜的后代虞阏父。虞阏父在周武王伐纣时担任周国的陶正之官,负责陶器的制作和管理。由于他管理有方,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他的儿子满,并封满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赐以妫姓。满成为陈国的第一代君主,称为胡公。
从胡公满开始,陈国经历了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了桓公时期,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完因内乱无法立为国君,于是逃往齐国。完在齐国积极活动,其后代逐渐在齐国崭露头角。到了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时,他已经官至“上大夫”。田桓子有五个儿子,其中田书(孙武的祖父)在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姓孙氏。孙书生凭,凭生孙武,孙武便是在这样的贵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2、军旅生涯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孙武在吴国隐居期间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这一年,他与伍子胥商议准备向西进兵攻打楚国。在伍子胥的多次举荐下,孙武终于得到了吴王阖闾的接见。孙武带着自己所着的兵法十三篇面见吴王,吴王看后暗自赞叹不已。吴王任命孙武为吴将,并经常与他探讨各种军事和政治问题,孙武总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公元前508年(吴王阖闾七年),吴国采用孙武提出的“伐交”战略,策动桐国叛楚。随后又使舒鸠氏欺骗楚人说:“如果楚国派兵攻打吴国,吴国畏惧楚国的威势,可以代替楚国攻打桐国。”十月,吴军趁楚人不备在豫章击败楚军;接着又攻克了巢地,活捉了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九年),吴军采用孙武提出的“因粮于敌”策略,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这场战役中,孙武和伍子胥直接指挥吴军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楚国,五战五捷,只用了十几天就攻入了楚都郢。这场战役充分展示了孙武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孙子兵法》的实战价值。
公元前505年(吴王阖闾十年),秦国出兵救援楚国并在秦救楚之战中击败了吴军。同时吴国内部也发生了叛乱,夫概在国内自立为王。吴军不得不放弃对楚国的进攻回国平定叛乱。
阖闾去世后由夫差继位他立志要为父报仇。孙武、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努力积蓄力量恢复国力。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的国力得到了显着的恢复。
公元前494年(勾践三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在孙武和伍子胥的策划下采用诈兵之计在夜间布置了许多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屈辱地向吴国求和。
3、飘然高隐
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这对孙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深感吴国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于是孙武决定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着作。伍子胥被杀后不久孙武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了他的卒年大约在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
三、主要影响
1、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