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伍子胥(1 / 5)

一、简介

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他是春秋末期吴国的一位杰出大夫、军事家和谋略家。伍子胥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由于父亲因直谏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投奔吴国,并在那里展开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伍子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勇气和复仇之心,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

二、人物生平

1、逃离楚国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然而,太子建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因此受到牵连。费无忌向楚平王进谗言,称伍奢的两个儿子都有才干,如果不杀掉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患。于是,楚平王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入朝,企图以伍奢为人质,将他们一网打尽。

面对楚王的召令,伍子胥的哥哥伍尚表示愿意前往,以保全父亲的性命。但伍子胥却深知楚王的阴谋,他劝说哥哥:“楚王召我们并非为了救父亲,而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如果我们去了,父子三人都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活没有任何好处。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的力量来雪耻复仇。”然而,伍尚坚持要去,最终被楚王杀害。伍子胥则成功逃脱,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伍子胥的逃亡之路充满了艰辛。他先是逃往宋国,投靠太子建。但宋国内乱,他又不得不与太子建一起奔郑。在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大夫中行寅合作,企图推翻郑定公,但计划败露,太子建被杀。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途中,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甚至一度面临生死考验。

在逃亡过程中,伍子胥曾遇到一位老渔夫的帮助。当伍子胥渡过一条大江后,为了感谢老渔夫,他摘下身边的宝剑赠予对方。但老渔夫却拒绝了这份厚礼,他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的米粮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者为大夫的爵位。我不贪图这些赏金和爵位,又怎么会贪图你的宝剑呢?”老渔夫的高风亮节让伍子胥深感敬佩。

2、奔吴复仇

经过长途跋涉,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吴国。此时,吴王僚刚刚继位执政,公子光担任将军。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但并未立即得到重用。不久之后,楚国和吴国因边境纠纷而爆发战争。吴国派公子光讨伐楚国,并取得了胜利。伍子胥趁机劝说吴王僚继续攻打楚国,以报父兄之仇。然而,公子光却认为伍子胥劝战是出于私仇,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伍子胥明白公子光有野心,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于是,他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则退出朝廷,与太子建的儿子胜躬耕于田野。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吴王僚趁机派兵袭击楚国。然而,楚国派兵切断了吴兵的后路,使吴兵无法返回。在国内空虚之际,公子光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

阖闾继位后,召见了伍子胥,并赐给他官职,与他共商国事。伍子胥终于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向吴王阖闾提出了许多富国强兵的建议,并得到了阖闾的采纳。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逐渐强大起来,为日后的争霸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柏举之战

公元前506年,吴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伍子胥和孙武等人向吴王阖闾提出了攻打楚国的战略计划。他们认为楚国将军囊瓦贪财无能,唐国、蔡国都怨恨他。因此,吴国可以联合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吴王阖闾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调动全部兵力与唐国、蔡国结盟,共同进攻楚国。

在柏举之战中,吴国军队与楚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伍子胥和孙武等人指挥有方,吴军士气高昂,最终大败楚军。吴军乘胜追击,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