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皇帝一路可还顺利···”
长安,长乐宫。
算了算日子,刘弘亲率大军北上箫关,已是过去了十数日。
不出意外的话,最晚在六月末,刘弘大军就将于箫关内外,与自北而来的代王大军碰上面。
对于箫关方向的战事,张嫣心中并没有太多担心。
刘弘此番‘御驾亲征’,除了带走长安南(强弩)北两军宫五千余禁军将士外,还在关中吸收了上万青壮。
再加上御驾亲征所带来的buff,大军进抵箫关之时,只怕战员会稳稳超过八万!
即便沿途吸收青壮乡勇时,大军严把选择标准,最终也极有可能膨胀成为超过十万人的庞大部队。
而代王起兵于北,算上代北边防部队,王宫卫队以及诸侯国兵,总计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万人——代国之穷,可不止体现在秸秆干草税都能少交。
代国发展最大的阻碍,是稀缺的可耕作土地面积,以及缺人。
再加上对内由知之甚详,张嫣也就不大担心箫关方向的情况了。
反倒是关东,即函谷关方向的状况,让政治经验几近于无的张嫣感到有些担忧。
——在朝堂反复催促之下,睢阳保卫战,终于在刘弘大军自长安出发之后的第七天,即六月十二日正式打响!
具体的战况,张嫣不得而知;只能从关外传回的军报中略见端倪。
可让张嫣赶到困惑的是:明明睢阳守军几乎毫无损失,伤亡几近于无,左相陈平等老臣却一直在朝堂危言耸听,非说睢阳防线需要支援!
那副逼真的模样,把张嫣都吓了好大一跳——若非自小生于宫中,张嫣差点就信了陈平的鬼话,以为再不支援,灌婴大军就要溃不成军了···
饶是如此,张嫣仍旧不得不通过陈平的部分请求,如加运后续军粮辎重、武器箭矢等。
——没办法,在刘弘离开长安之后,朝堂的担子,可谓是全都压在了张嫣稚嫩的肩膀之上。
右相审食其,在朝中可谓是唯唯诺诺,刚要开口说什么,就被随便一个小虾米吓到老汗之流!
只要审食其一开口,针对廷议的某个内容发表意见,内史刘揭就必然会跳出来,指责审食其‘受命教代王太子经书而未能护,徒使代王起兵于北’。
只要这话一出,审食其就像是被施法禁言般,在后续的廷议中噤口不言。
失去右相这个重要的助力,御史大夫张苍面对左相陈平,可谓是狼狈不堪。
倒也不是张苍能力不足,而是纯粹的职位问题。
作为丞相,尤其是在刘弘不在长安的情况下,陈平有充足的理由掌控大权;面对张苍等皇党成员的异议,也完全可以以‘非常时行非常事’来否决。
对陈平如此大包大揽,偏偏朝中还没人能说什么——自汉室立,高皇帝刘邦常年外出征战,将大后方交于萧相国之手成为习惯之后,‘皇帝不在时,由丞相掌权’就成为了汉室不成文的政治传统。
即便是身为太后的张嫣,对此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高皇帝外出征战,萧相国监国之时,吕后也同样未曾挑过萧何的毛病!
所以在刘弘率军离开长安之后,朝堂的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转变。
陈平凭借自己的丞相身份,以‘临时监国权’光明正大的挑起了陈周阵营的大旗;再加上内史刘揭的加持,使得陈平很轻松的完成了对长安左近地区的掌控。
反观皇党一系,则是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只能通过张嫣的超然身份,张苍的政治智慧与威望,以及田叔、吴公、刘不疑、虫达、令勉、刘郢客等九卿的力量,勉强保证已有地盘不会被夺去。
也是到了这一步,张嫣才明白过来:刘弘在迎立代王一事发生之后,为何会性情大变,无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