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世家的反应(1 / 2)

n),毕竟是三国时期,荀氏第一名人,王佐之才,被曹操成为吾之子房,当然,其个人能力也名副其实。

但要说起他这一代,荀氏还有一人,其本身能力并不在其下,而因为一些另外原因并不被历史所铭记。

荀悦,字仲豫,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荀氏八龙之首。

历史上,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

《左传》有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而荀悦一声,著书立说,写有《汉纪》三十篇,《申鉴》五篇,其外还有《崇德》《正论》《荀侍中集》等几十篇。

著书立说这一点上,荀谌没有记载,荀攸仅有一卷《魏官仪》,荀彧更是只有一些只能称之为言论的《迎驾都许议》《散斋得宴乐议》等作品。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事务繁忙,没时间写东西。

但,不得不说,荀悦其人之才学,只是,由于其言论和政治主张,并不会当时主流政治环境认可,这才不得重用,其著的书,也大多被失传。

最能表明其政治主张的便是《申鉴》5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

其中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宣文教三种思想简直就是离经叛道,没被直接弄死,都是看在他是荀家人的面子上了。

虽出身儒家正统,但荀悦倡导法制,其中‘从道不从君’的思想更是不为统治者所喜。

因为其重重思想,即便再荀家之中也不被大家所喜。

“我要去齐郡!”荀悦面色沉静地看着荀家家主,一字一句地说道。

沉默半响,荀家主抬头看着荀悦,“你想好了?”

“想好了!”

“那便去吧。”家主明白,由于荀悦的思想问题,是不可能被其他诸侯接纳的,现在刘备发出招贤令,算是荀悦的一个机会。

再者,刘备虽然这次闹出轩然大波,让各大世家不喜,但不代表他们看低刘备,正因为这种果决,他们更能想到,刘备会吸引到多少志同道合的人才。

不喜欢,不代表不投资,世家的生存之道从来不看个人感情,整个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荀家全部由族人在其麾下任职,也就是说,无论最后谁得天下,荀家都不会倒下。

无独有偶,这一幕不单单在荀家上演,河东郡闻喜县,裴家也有差不多的一幕。

裴氏,是少有的辉煌时间最长的家族,历史上,裴氏一共出了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

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裴潜,字文行,裴家在三国时代好像并不出名,嗯……主要是出名的时候在隋唐时期,这时代正在潜心研究不死印法……咳咳,串戏了。

裴家家大业大,内部人员复杂,这认同刘备这个理念的也不是没有,与其在被内部压制不得发挥,还不如顺水推舟送到刘备这里,于是乎,裴潜便也收拾行囊踏上了通往青州的路。

在这个天下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刘备的时候他亲笔写出去并且加盖了大印的信件,也陆陆续续到达了每一个人手中。

周泰蒋钦两人看着面前的使者,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