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现场视频(1 / 2)

疾控档案 华胥云 280 字 2020-04-13

“哦,现在是春夏交替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比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这些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临床症状都很相似,如何跟这些海洋毒素食物中毒做区别?”楚抓住机会向周老这个老前辈讨教经验。

周老从事疾控工作有几十年,从很早之前的防疫站到新疾控中心的组建,再经历过几次疾控改革,一路走来总结摸索出一套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经验,此时也不吝啬,跟楚细细来,“以前在老防疫站的时候,实验室检测技术跟不上,要确定某种病原需要很长时间,每次遇到食物中毒事件,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人吃的食物、当时的季节,等线索做出初步的推断。

后来实验技术越来越先进,再有食物中毒的事件,把病饶标本和可疑食物送到实验室,同时进行现场流调,根据病人吃的食物种类,给实验室检测确定一个大体的范围,就能很快有针对性的查出病因。”

楚明白周老的意思,“现场流调和实验室检测同时进行,能快速判断出病因,就像现在发生了赤潮,如果再出现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就会建议实验室除了常规的细菌性检测,要再加上几种海洋毒素的检测。”

周老:“不错,在很久之前,人们不确定某种病原体的时候,仅凭着现场流调就能把某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确定出来,通过确定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来控制传染病的流校后来实验技术高度发展,能通过实验手段检测到具体的病原体,这样反过来又能指导现场流调,总之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谷雅南:“周老得对,以前的流调经验同样适合于现在,尤其是当某种新的病原体出现,在不能确定新病原体的具体特征时,通过现场流调能发现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源,同样能达到控制传染病的效果。”

应急办公室内的几个人从最近的荧光海谈到赤潮的发生原理,又到赤潮对人民生活和疾控工作的影响,再谈到疾控之前的工作模式,以及现在工作模式的转变,每个人都参加着讨论。

桌上突然响起的办公电话铃声打断众饶讨论。

接通电话,是东城区疾控打来的。

“喂,市疾控中心吗?我们辖区内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经出现一名患者死亡,其他7名患者住院治疗。”

“我是谷雅南,你们区疾控有没有做现场流调?病饶情况怎么跟进的?病人和食物样品采了吗?”

“我们区疾控是昨晚接到的疫情电话,病人一开始是在东城区医院接受治疗,后来症状加重,转院到第一人民医院,病人样品已经采了,根据轻症状患者的资料,我们去查了他们昨晚吃饭的那家大排档,对拍档内所有的食物进行了采样,目前样品正准备送到市疾控实验室。”

“病人症状怎样?”

“症状轻重不一,但都有呕吐,腹泻,口唇麻木,腿脚麻木,脸色青紫的症状,而且病人们反映从他们开始在那家大排档吃晚饭到发病不过半个时时间。

在区医院的时候,医生按照普通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输液治疗,效果不好,其中一名重症患者死亡。

其他7名患者转去第一人民医院之后开始洗胃、导泄、吸氧、利尿,症状缓解下来。

我们区疾控通过对大排档的现场调查,8名中毒患者在当晚上都食用过大量海鲜,再结合他们的症状,初步怀疑是海洋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什么来什么,刚才所有人还在讨论赤潮的影响,现在就来了一起疑似海洋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疫情。

谷雅南:“好,把病人标本和现场的食品标本送到市疾控实验室,有结果后我会反馈回去。有现场采样时的照片吗?”

“哦,有视频,上次接到市里的要求,现场采样的时候要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