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号,北京。
温晓光到羡州考察过后,绕了一圈将刘以琦带回了北京。她将负责组织筹备本年度微拓公司的年会,直接对温晓光负责。
说到做到,这件事黎文博大概便不会管了,有些环节他不喜欢,比如说要他登台献歌,这种无趣的老男人就招架不住,即便唱歌也肯定没什么意思的。
大概是会对自己唱的怎么样而想太多,实际上,你又不是专业歌手,唱的烂就烂嘛。
温晓光本人会关心,但这种事情具体干大领导都不负责,大概给个方向就行了,至于他,大概会见一个人,了解一家公司。
早些时候,李一丹其实就有一直跟进,因为注意到温晓光在美国投资uber,那么中国版的uber她也就格外的关注。
滴滴,程维。
2012年的11月,滴滴还只是上线不到三个月的小孩子,当他们去拜托出租车公司可以用他们的a的时候,还在被质问,有没有交通委的红头文件。
2012年的11月下雪了。
一场雨、一场雪,打不到车的看到了滴滴的方便。
2012年的国内,相关的打车软件已经多达几十家,这并非中国首创,在美国、英国、韩国早就有类似的业务模式,开展的也都不错,看到的人也不止程维一个,实际上他就是受英国公司的启发。
温晓光想要问这个从阿里巴巴离职的小伙子一个问题。
“几乎是和你同一时间,今年8月份,陈伟星在杭州上线了快的打车,如果你们两家竞争,你认为如何获得差异化?”
这个屋子里李一丹也在,初步的投资合同其实早就谈好了,大概200万美元,
这是笔大钱,但眼下国内的创投圈有泡沫,一点点钱实在不好办事。
程维大概还是有些紧张,见温晓光的确是没想到的,脑海中组织了一下措辞,他说道“手机打车本质上还是一种互联网服务,既然如此,用户体验是无论如何不能丢弃,从早期的互联网到现在,相同一个领域内,特别差异化的两家公司主体不太可能同时存在,大多数还是竞争,最后只剩下一家。”
他说的没有错,但没什么出彩,
大体上是没有想过远在杭州的那家公司,所以选择了以稳为主的答。
温晓光稳重在上的样子,也看不出在想什么,实在是叫人不得不求稳一些。
而温晓光,一听也就听了出来,他的目的不是要在这里杵人家难看,他还是希望给程维一点真诚的建议,“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把东西递到微拓这边来,大多是为了微信的流量,渐渐的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去阿里找资金,来微拓找流量。”
“这本没什么大错,我们公司也是个创业刚开始的公司,没有那么多钱。而我要提醒你的是,在互联网叫车服务上,不太有什么差异化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它和外卖很像。”
程维倒是听的很认真。
“为什么?因为这两者服务的核心,食物的美味程度、乘车的舒适程度,并不由平台公司直接控制。你们能优化的东西很少,无非是司机态度上加些约束,以及这一类的东西,但总体上,都是可模仿的。如果梳理下来,你会很容易发现,对于用户来说,你的核心吸引力只有一个。”
话说到此处,其实屋子里的三人全都心中有答案,而且基本是一致的。
“价格。”
程维对温晓光看问题的犀利程度大为佩服,三言两语间就把几年之后的事情勾勒出来了。
“用户没什么忠诚可言,你给的补贴多,用你的,快的给的补贴多,用快的,下两个a的事,甚至于用户会在两者之中反复横跳。对于你来说,一旦接入流量固然会有大批量的用户进来,可那些都是没有忠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