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年底之约(1 / 2)

若是从前,仓子坚一定会和傅振羽仔细掰扯“满足才能知足,知足必然满足”,但现在,他长吁一口气。告诉自己,做不到附和师妹,但可以当没听见这话。

于是,仓子坚生硬地拉回正题“平民认为读书真正无用,并不止是银钱的问题。花上十两,或是一百两,并不等于就能获得功名。科考入仕,十万男丁的一县,三年一期两次童生三试,顶多出五十人,秀才堪称千里挑一。乡试和会试,约莫都是十进一。通算下来,进士十万进一,一县出一人,是以——”

投资大,但没收益,钱文举立即懂了,接话“读书无用。”

仓子坚颔首,道“是。他们认为自家祖坟不会冒烟,直接选择放弃。民众过度自知,便是狭隘。”

傅振羽则有不同的看法,她说“不,深层次的问题的在于,读书只能出仕这一点太糟糕。让读书人努力十年,花一百两银子后,获得收益不低于这个数,才是最关键的地方。比如说,把里长最低要求定为秀才,读书的人定然多了起来。”ii

百户设一里长,里长一年一轮换。虽说可以连任,但起码要求不止一个秀才。这倒是个主意,只是,仓子坚揭露事实“里长年俸只有五两,秀才每年领的贴补都不止这些。努力读书只为做里长,怕是没人愿意。”

“反过来想,努力读书,最差也能做个里长,这样不好么?”怼完仓子坚,傅振羽随即大胆假设,“再有,若能进行全民教化,则需要大量夫子,做夫子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仓子坚从她的口吻里,听出了理所当然。当然,这话也在理,他就是觉得说这话的傅振羽,有点奇怪。不过,连被傅振羽怼了两次,仓子坚总算学乖了,不再加自己的臆测,实事求是地说“全民教化是基础,若无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ii

对此,傅振羽道“那就尽我们所能去教育子弟,让子弟走向朝堂,从国之变革开始。为人师表的意义,不在于送子弟入朝堂,而是让子弟成为于国、于家有用之人。”

仓子坚骤然亮起,压抑着激动,哑声道“所以,你才制作了那样的课程?”

柳擎和钱文举不知傅振羽制定的课程,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样的课程?”

傅振羽答道“以科举为主、民生次之、六艺随之的课程。从科举中取得成绩才能入朝,那就主攻科举。六艺大抵分两类,陶冶情操和健体。我认为健体更重要,便着重了这方面。除此,我认为所有向学的目的,都是民生。而现在的官员大多不在意民生,比如咱们汝宁的知府大人。”

听到这,仓子坚不得不开口提醒“师妹,慎言。”ii

知府那是随便能议论的么?便是议论,说好的才行。傅振羽哪会不知道?她抿嘴一笑,道“知府大人虽不懂民生归不懂,他重教育,便比懂民生的人还难得。”

不得不说,这般先抑后扬的谄媚之言,听在耳内,竟比直接夸赞还受用,比隐瞒不足的“夸夸其词”,还要让人信服。

柳擎对傅振羽满意得不能再满意,朗声笑过后,对仓子坚道“子坚,今后多和丫头学学怎么说话吧。”

“就是。”被夸赞的傅振羽笑着附和过后,提醒柳擎,“柳老,未来几年,请称呼小子林不全。”

“这么难听的名字,谁取的?师妹,打个商量,换个名字如何?依着大师兄取名仓子某,怎样?你要是不喜欢大师兄,那照着我的名字取也是可以的。”钱文举吐槽着林不全这个名字。ii

师妹哪有不喜欢我?她还说曾经想让我做夫婿呢!可惜,当着外人面,仓子坚不好明言此事,他不悦地斥责钱文举“勿要胡言,师母姓林。”

“按三师弟的名字取,换个字也可以啊,林不凡什么的,也比不全好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