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制作材料,光有材料,不知道化学反应,也是无用的,尤其其中用到的酸碱,那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短时间能琢磨出来的了。
而且他知道,就算说让吴雪霞亲自来,他便亲自教,吴雪霞也绝不好意思过来学,那成什么了?吴雪霞这种名门闺秀怎么可能跟他一个乡里少年单独相处?而且,弄清楚了别人的制作材料,还要别人教授工艺,那同抢劫有啥分别?
“我不用你教!”吴雪霞嘴硬道,边说话,边强行去记韦宝刚才说的一大堆材料,足有上百样,不过她博闻强记的能力便是男人也抵不过的,她有信心。
吴三凤则是大喜,他相信手下人能仿制出肥皂和火柴,他最为感兴趣的是韦宝的煤油灯,尤其是煤油灯上面的玻璃“韦公子,那煤油灯上面用的是假玉么?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能说说么?”
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很多,琉璃是其中最常用的,其他名称还有璆琳、流离、琅轩、药玉、陆离、瓘玉、假玉等等。
玻璃这个名称最早使用在南宋,是称西方进口的玻璃器。
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称中国古代玻璃和传统工艺玻璃为琉璃。
中国古代玻璃不同于西方玻璃钠钙玻璃的品质和体系,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当属于铅钡玻璃。
中国也并非没有钠钙玻璃,不过铅钡玻璃为主流。
玻璃的起源尚不明确,最早出现的类似玻璃的材料是大约公元前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地区制造的一种名为“费昂斯”的物质,而它的主要成分是结晶态的石英粉末,制作工序是先成型后烧制,这与玻璃不同。
而韦宝的制作玻璃的工艺,上来便是先制成玻璃液态,然后吹气定型,已经是现代工艺,只是工艺尚不成熟。
中国西周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中有出土许多人造彩色珠、管,材质接近费昂斯,也不算完全意义上的玻璃。
最早的玻璃大概出现在春秋末年。
越王勾践剑,它的剑格两面其实有镶嵌着含有较多小气泡的浅蓝色玻璃。这上面的玻璃块不含铅,只算是钾玻璃。
汉代玻璃继承战国铅钡玻璃的传统,多仿玉。按器形、用途分为玻璃容器、丧葬用玻璃器和玻璃装饰品。有较多为罗马波斯进口的玻璃器。
到了魏晋南北朝,虽然社会动荡,但是上层社会的斗富和奢侈作风,还是使铅钡玻璃得到发展,罗马和萨珊器皿的进口增多。
至迟北魏时期,中国已经采用了玻璃吹制技术。
这个时期的国产玻璃器与进口的罗马玻璃、萨珊玻璃相较,数量是比较少的。
隋唐时期的玻璃制造出现重大发展。尤其是唐朝的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为手工业的发展了条件。
隋唐时期的玻璃成分主要采用高铅玻璃和钠钙玻璃两种不同配方,尤其是钠钙玻璃在这段时期明显增多,这又和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是分不开的。
在唐代,佛教的舍利瘗埋制度是选用玻璃瓶作为盛放舍利的最内层的容器,这也促进了中国玻璃业的发展。
此时与西方的玻璃贸易仍在继续,西亚的晚期萨珊玻璃和早期玻璃仍不断通过丝绸之路输入我国。
宋辽时期,唐代高铅玻璃工艺得到继承,而没有明显发展。中国的玻璃制造进入了民间。也是从这时开始,玻璃的身价开始一落千丈。
因为人们对玻璃这种物质的认识得到澄清,知道了它是人工制造的材料而非天然形成的宝石。这从人们对玻璃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药玉”、“假玉”。
虽然玻璃进入民间,不再被上层社会独占,但中国传统玻璃没有和西方玻璃一样走入日常生活的范围成为常见生活用品。
其原因是传统玻璃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