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走向远方(1 / 2)

风雨大宋 安化军 2630 字 2020-03-31

阴雨连绵。杜中宵和韩月娘坐在小店里,看着雨滴从屋檐滴落相视而笑。

杜中宵微叹了口气“当年便是这家小店,你在里面我卖酒,我到这里送羊蹄。几年过去,现在想来却好似昨日一般。人生际遇,真是神奇。”

韩月娘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看着外面的雨。

小店已经卖给别家了,是两个外乡人,带了两个孩子,里里外外地忙活。卖的酒,是从杜中宵家的酒楼赊来的,两个大坛子立在柜台前。

喝了一碗酒,杜中宵对韩月娘道“走吧,我们出去转一转。再过几日,我就是动身了,要赶在八月前到并州。此去河东路途遥远,又不敢耽误夏相公时限,必须要及早起程。”

韩月娘点了点头,与杜中宵一起到了门口,撑开一把油纸伞。陶十七身上摸出几个钱,到柜台前算酒钱。十三郎带了斗笠,穿了蓑衣,走在前面。

走过熟悉的街道,看着雨中稀少的行人,恍如隔世。数年之前,这条小路杜中宵不知走过多少,那时为了生活奔波,根本停不下脚步,周围的风景,熟悉而又陌生。

临颖依然是当年的样子,小城不大,走不多远,就到了醉仙楼。

几个人进了酒楼,当值的宋主管急忙过来,行礼道“不知官人和夫人来了,未能远迎,恕罪!”

杜中宵道“我们闲来无事,到城中走走,你尽管去忙自己的。——对了,拿两瓶酒来,再切上两盘肉,楼上寻一间清静阁子,我们吃着说话。”

宋主管满口答应,自去吩咐。

几个人进了二楼阁子,杜中宵和韩月娘捡个靠窗位子坐了,陶十七和十三郎坐在外面。

不一刻,酒肉上来,十三郎和陶十七两人相对坐着享用,杜中宵夫妻只顾看风景。

看看进入六月,杜中宵必须动身了,不然一旦不能在八月赶到并州,怕夏竦不高兴。离去之前,杜中宵带着韩月娘,到县城里故地重游。

看着街道上雨中行匆匆地人们,杜中宵道“要离开了,心中突然有些舍不得。真想就在这么一个小城,安安静静住下来,跟家人一起过上辈子。”

韩月娘本来满心离愁别绪,听了这话不由笑道“大郎说的什么话。我们才多大年纪,便就有这种心思。等到几十年后你这样说,我必然一切由你。现在正青春年少,要闯荡天下的时候——”

说完笑着摇头。

杜中宵也笑了笑,没说什么。不知怎么回事,此次离乡赴任,杜中宵不像上次一样雄心万丈,只觉得意兴阑珊。或许是因为在永城这三年,日子过于平淡,最后若不是夏竦赏识,前途也很渺茫。亏自己中进士的时候,还觉得一旦当官,靠着自己千年记忆,必然会做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来。

事实证明,官场不是那么好混的。空有满腹知识,哪怕政绩突出,没有人赏识,也就那么回事。杜中宵在永城考绩年年第一,为地方做了很多好事,最后若不是夏竦提拔,连官也升不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爬出幕职官的深坑。

小门小户的人家,官场上没人帮衬,如果再没有重臣赏识,要熬出头来可不容易。一任三年,加上路上奔波,京城守缺,一晃眼一二十年过去,只做两三任实职,青春年华就这么浪费掉了。便如以前的通判苏舜钦,出身豪门,还是中进士十几年还在做地方小官,更不要说杜中宵这种出身。

想起这些,杜中宵越来越感激夏竦。没有他这一次给的机会,杜中宵不知道要浪费多少年,才能有独当一面的机会。随着近几届进士的增多,官多阙少,官员的任期越来越短,守缺时间越来越长,升官越来越不容易了。

韩月娘看着窗外,低声道“大郎,带了并州,时时给家里写信来,不要让我和家人挂念。那里地处边地,比不得中原,你一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