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施琅的心里,已经彻底对郑成功失望,不,准确地说,是对整个郑家势力的失望。
在他看来,郑家人,那都是一路货,不管是郑芝莞,还是郑成功。
……。
张名振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与那支遁逃的水师打一场,歼灭它,以舟山、吴淞水师两支水师实力,完成合围,确实是做得到的。
就算是这支水师依旧有近五十艘战船,但毕竟是支孤军。
没有辅助、补给,士气低落,加上郑彩杀死郑芝莞,而郑彩自己却成了俘虏。
当然,这消息他们还不知道,以为主将定是阵亡了。
但所谓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
这毕竟是支主力舰队,船上的火炮毕竟也是铁铸的,火药迸发的实心弹,依旧可以对战船造成威胁。
歼灭它的代价是不可控的。
所以,歼灭它不符合吴争势力的利益,就是一道减法,舟山、吴淞水师减去这支水师,得到的结果一定是舟山、吴淞水师实力受损。
这样的结果,只对郑成功有利。
所以,安抚了王一林之后,吴争同意了张名振的建议,收编这支水师,并允诺,安置于王一林的麾下。
次日凌晨,郑彩在王一林的陪同下,乘快船前往钓鱼屿水域。
经过半天时间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协议。
这支水师以独立编制,置入王一林麾下,所有舰船的人员、配备,三年内不予取消和任免。
同时,对每个水师将士进行赏赐,将领百两,士兵二十两,以作战船的让渡金。
并以吴王的名义承诺,尽可能从闽粤接出将士的家人,并在浙东沿海妥善安置。
这个方案,吴争同意了。
相较于付出不到二十万两的战船让渡金,就可以兵不血刃,收编这支舰队,这无疑是个大小的胜利。
其实双方并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矛盾。
对于这些水师将士而言,他们知道厦门回不去了,一旦回去,必将受到郑成功的严惩。
打败了还好说,关键是,郑芝莞死了。
是被郑彩,在众目睽睽之下杀死的。
不管他们是不是有意附从郑彩,有时默认,就是一种背叛。
或许不会死,但前程肯定是完了。
当然,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看法,现实问题是,他们能不能从舟山、吴淞水师的合围中逃出去。
张名振派出的快船舰队一直跟随着他们,他们很清楚,只是够不到这些快船,只要一调头,快船就迅速逃离,然后一不留意,又被咬上了。
所以,郑彩的出现,其实让这些人心里松了口气。
认命了!
认命,是自己说服自己的一种借口,自我安慰、自我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