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修筑堤坝(2 / 3)

石垒砌,可缓冲水流冲击力。”

云秀沉思片刻后回应:“老师傅这想法有道理,只是这大石的采运和垒砌难度不小,成本也高,是否有其他替代之法?”

这时,一位年轻工匠灵机一动,说道:“大人,我们可否用竹笼装满小石块来代替部分大石?竹笼有弹性,能更好地适应水流变化,且取材方便,制作也快。”

云秀眼睛一亮:“此提议甚妙,不过竹笼的耐久性还需验证,先做些样品,置于水流中观察几日。”

当施工到关键的渡槽搭建部分,云秀与负责工程结构的工匠发生了争论。

工匠坚持传统的木质架构:“大人,木质渡槽我们最拿手,工艺成熟,搭建起来快。”

云秀却担忧地说:“但此地气候潮湿,木材易腐,这渡槽关乎长久使用,我怕木质难以持久。”

工匠道:“大人,我们可以在木材表面涂抹桐油防腐,定期维护便是。”

云秀摇摇头:“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听闻有一种石拱渡槽的建造之法,虽难度大些,但坚固耐用,是否可以尝试?”

工匠面露难色:“大人,石拱渡槽我们从未建过,万一失败,耽误工期啊。”

云秀鼓励道:“正因未曾尝试,才更要挑战,我会请其他地方有经验的工匠来指导,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攻克难关。”

继续阅读

在处理一处水源地的清淤工作时,一位民夫跑来向云秀抱怨:“大人,这淤泥又臭又深,我们一锄头下去,半天挖不上来多少,这活太苦了。”

云秀笑着安慰:“大家,这淤泥清了,水源才干净,水流才通畅。我已安排人去寻一些更轻便的挖掘工具,再给大家加些工钱,辛苦你们这一阵。”

民夫听了,干劲稍足:“大人既然这么说,我们就再咬牙坚持坚持,只盼这水利早点修好。”

云秀接着说:“各位乡亲,这水利工程是咱的百年大计,如今虽辛苦,但往后就能过上好日子。待水源清澈,水流能顺利引到田间,咱们的庄稼定能丰收,家家户户都能仓廪充实。”民夫们纷纷点头。

不久后,云秀带来了轻便的挖掘工具,效率果然有所提升。

但新的状况又出现了,清淤过程中发现了一处泉眼,水流不断涌出,导致淤泥清理工作难以继续。

云秀赶忙召集众人商议,一位老者说道:“大人,老辈人曾讲过,这种情况需先引流,把这泉眼的水引到别处,待清淤结束再堵上。”

云秀思索片刻后问道:“那如何引流才稳妥?用何种材料做引流管道?”

一位工匠接话:“大人,可用陶土烧制的管道,我们可就地取材制作,只是这烧制需要些时日。”

云秀果断决定:“那便立刻安排人烧制陶土管道,其余人先在泉眼周围筑起临时堤坝,减缓水流。”

终于,陶土管道烧制好了,众人齐心协力将泉眼引流,顺利完成了清淤工作。

下雪之前,整个水利工程逐渐收尾,云秀望着初具规模的设施,对身边的工匠和民夫们说:“诸位,咱们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

这水利设施建成后,不仅能抵御旱涝之灾,还能让咱们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后代都会铭记大家的功绩。”

“都是太守大人的功劳!”

云秀谦逊地回应:“这并非我一人之功,是诸位工匠、民夫齐心协力,不畏艰辛,才让这工程得以顺利竣工。”

一位老农走上前,激动地说:“大人,老身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浩大且精巧的水利设施。以前每到旱季,全家只能眼巴巴看着庄稼枯死;雨季一来,洪水又冲毁一切。如今有了这保障,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今年定要多种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