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工作只是谋生手段(1 / 2)

即将退休的日子 郁13 1073 字 24天前

小丫大学毕业时,我本来计划让她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去旅游,看看这个世界,玩玩网络人物故事情节游戏,感受一下游戏人生。然而,小丫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她非常着急想要找到一份工作。

我一直在劝她:“姑娘,你上学的时候我都能供养得起你,现在你已经毕业了,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待一段时间呢?先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再去找工作不是更好吗?”可是,我越是这样劝说她,她就越发着急。

不得不承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学习会计专业,最终从事审计工作。

这或许也给了小丫一种压力,让她觉得自己必须尽快进入职场,不能落后于家人。很多人都很迷茫,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一份既有趣、又适合自己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现实的压力迫使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单调乏味的,但却又是维持生计所必需的。于是,他们只能在这些枯燥的工作中寻找乐趣,或者从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轻松愉快的时刻来缓解这种压力。

然而,如果有人将快乐视为生存的唯一目标,那么他可能被视为享乐主义者。在高福利国家,人们享受着丰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因此更容易将快乐视为生活的根本。同样地,那些物质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人,也有可能将快乐作为他们追求的核心价值。但即使对于享乐主义者来说,也不能断言工作必须是快乐的。工作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压力和责任,而快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在听音乐时感觉到愉悦,但音乐家在创作音乐的时候,或在学习与排练的时候,往往是艰辛、枯燥与乏味的。音乐家只有把技法练好,听众才能享受音乐的美妙。还有,住在风景名胜区的居民,很少被自己身边秀丽的山水打动,他们更多会抱怨生活的艰辛,这样的感受与仅仅到此一游的人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吧。

即使是一名心理学学者,他们也不一定喜欢那些枯燥而强权的心理理论书籍,读它们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这些理论总是用决定论或归因论的线性思维,把原本和谐的内在世界强行地分类与化约,肢解着存在的感觉。我觉得这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仿佛我们的内心世界被无情地撕裂开来。

为了弥补这种阅读带来的痛苦,我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然、艺术和科学中。这些领域能够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和启发,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通过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品味艺术作品的魅力,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我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远离那些枯燥而强权的理论带给我的困扰。

我想起了一个朋友,他喜欢摄影。他曾经告诉我,摄影并不总是光鲜亮丽的,有时候为了捕捉到完美的瞬间,真正的好作品需要长时间等待,甚至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又要瞅准机会及时“咔嚓”。

他说,真正的乐趣在于后期处理照片时,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展现出来的那一刻。

这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充满乐趣的工作,也有其辛苦的一面。

而对于那些枯燥的工作,我们可以尝试从中寻找挑战和成长的机会。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在平淡中发现美好,在困难中寻求突破。

总之,无论是音乐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能让我们在欣赏中获得愉悦感;而对于学术研究,则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同时也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和乐趣,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工作并非生命的本质,工作只是谋生的技术。

20年前,工作代表着人的身份,现在工作只是人的一件外衣。有一种飞特族,他们打三个月的工,攒够钱就美美地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