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李承乾历史问题【一个大章】(3 / 3)

使下,人的很多行为都会显得急切。这种心理可以解释初唐朝廷上的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初唐有那么多直言犯谏的朝臣,而唐太宗又能以纳谏著称?如果把他们想成是一个进取的创业团队,可能会很好理解。

其次,这样一种伴随着激情、焦虑感和危机感的心态,当然也影响到了唐太宗对承乾的教育策略。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唐太宗为承乾先后选择了近10位硕学鸿儒做老师,这些人满腹才华,又多是太宗的肱股之臣。这些人在朝堂上就是能指着太宗的鼻子直言犯谏的主,到了承乾面前自然更不会客气。我们从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对太子的所谓劝谏,话说得真的非常难听,比如承乾试图杀掉的张玄素,曾说承乾:“言孝敬,则阙侍膳问竖之礼;语恭顺,则违君父慈训之方;求风声,则无学古好道之实;观举措,则有因缘诛戮之罪”,这真是骂的一无是处。这样的批评,承乾年纪尚小的时候可能还能接受,等到了十七八岁,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听不进去也是正常的吧?

再次,唐太宗君臣对待承乾,其实一直有一种错位,那就是把承乾当做了太宗自己。从古到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这创业之君和守成之君,从能力到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但不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通常来说,家庭、妻子是承担这一角色的最好选择。君不见以纳谏著称的唐太宗,在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纳谏也不如从前了么?唐太宗百战功成,杀兄逼父当上皇帝,这得是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做到的。他都尚且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况且从少年时就处在重压之下的承乾呢?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何承乾对那个称心如此迷恋,也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如果站在承乾的角度来看,或许也未尝没有可能。那就是在承乾之前,从隋文帝、隋炀帝到唐高祖,这三朝最初设立的皇位继承人,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顺利继承皇位。尤其是他自己亲爹是如何登上皇位的,承乾最清楚不过。这样一种皇太子的“宿命”,兴许也给承乾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吧。

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从一个优秀的储君模板,最后变成了一个谋反的疯子。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唐太宗君臣对太子的教育方针出了问题。考虑到唐太宗几个子女最后的结局,说他一句“长于谋国,弱于治家”也并不过分。当然,古代社会治家更多的是女人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孙皇后早早去世,可能对这些子女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在太子承乾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唐太宗就像是一个过于ph的大家长一样。这一点和如今流行的“虎妈狼爸”之流的教育方法何其相似?如果读者朋友之中有为人父母的,希望承乾的遭遇能给大家一点启示吧。教育孩子呢,必要的压力当然要有,但沟通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ph最终也只会适得其反而已。

总结一下就是,李世民的教育有问题,而且长孙皇后在不应该死的时候死了,所有人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给予太多太多,让一个小孩子根本无法承受这种压力,久而久之就成了最后那种局面。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人在背后推手,这是程处瑞一直观注的,而且现在他也证实了一些,当然这些事情历史上是不会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