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讲】(4 / 7)

谤你,你听得清清楚楚的,“了然”;但是“不生”,你心不迷、不取、不动。但是观照力要现前,不是要你去逃避问题,不是这个意思。你问题现前的时候,正是你烦恼活动的时候,其实正是你对治的时候。没有人刺激你,你的烦恼是躲在山洞,那叫“缘缺不生”。那不是没有烦恼,那是烦恼根本没有刺激它,那是在种子位,你怎么对治呢?

所以佛陀往左边来拉扯,往右边来拉扯,表示说偏空偏有都是不对的。我们要能够一方面面对境缘,一方面又生起观照,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好,佛陀正式讲中道了。佛告阿难,我现在用手往左边、往右边来各自牵动拉扯,都不能解开这个结扣,那么佛陀就明知故问说,阿难,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方法来解开这个结扣呢?阿难尊者白佛言,世尊!您应该在结扣的中心点解,这样结扣就能够解开。这个“中心点”表示什么呢?表示六识。根尘相应,这个“中心”就是六识。你应该在我们意识分别活动的时候转识成智,在这个地方解结扣。

看总结。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这个时候佛陀就回答说:如是!如是!要解除结扣,应该在这个结扣的空心的地方解开。这个大乘的中道妙观,就是基本上不偏空、不着有,能够正念真如,一方面“离一切相”,一方面“即一切法”。

这个地方我们把大乘的基本观念讲一下。我们大乘佛法修学很少讲“断烦恼”这句话,我们习惯讲“转识成智”。因为烦恼本身就是真如嘛,你把烦恼断了,那么你整个菩提的本性也被你消灭了;你放纵烦恼,那当然更可怕,生死流转!所以我们面对烦恼的态度是怎么样呢?就是转识成智。

我希望大家把这个“转”字跟这个“断”字要弄清楚。就好像说,我们讲现在山洪暴发,这个水很厉害。我讲实在的,你用挡的挡不住,那个烦恼,你压的话,你压不住它的。你要疏导,把这个水疏导到去灌溉良田,把这个水疏导到水力发电。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当于结心”,就是你应该在六根攀缘六尘生起六识的时候,产生不迷、不取、不动的观照,这才是可以解开的。完全舍弃六根,完全放纵六根,都是不中道的,是讲这个道理。

寅二、指法兴劝

“指法”,就是指出这个中道妙观的观法,就是在结心当中生起妙观。那么“妙观”是什么呢?佛陀把这个观照的智慧正确地指导出来。“兴劝”,劝勉大家能够好好地修习大乘妙观。

【图三】

这个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佛法甚深”。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

佛陀到这个时候招呼阿难尊者说,我所宣说的大乘了义的教法,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跟世间所谓的和合因缘生是不同的,跟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个道理是不一样的。佛陀讲诸法因缘生是有深义的。你看《法华经》上说:“佛法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佛陀讲诸法因缘生,是约着“一念心性圆具万法”的角度来开显诸法因缘生,跟小乘的业感缘起(因为有业力而招感果报,没有会归一念心性的因缘生)的道理是不同。这个地方先作拣别,拣别世间的因缘跟二乘的因缘是不同于大乘的因缘观的。

这以下正式说明大乘的因缘观。看第二段,“因缘之相”。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如来在说明这个世间上六凡的这些生死的杂染法,还有四圣法界的涅盘的清净法——这整个十法界因果的时候,从大乘了义的角度,是有两个角度:第一个,知其本因;第二个,随所缘出。

整个十法界的因果有它生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