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7 / 8)

见的境的和合,就产生很多差别的情况。因为有见缘才有分别,所以这个分别的差别相是跟见缘借来的。“顽虚之中,尽是空性。”这个是讲同相。为什么有这个“顽虚”,这个冥顽不灵之相呢?因为有广大的虚空,所以现出冥顽不灵之相。这个冥顽不灵之相是跟虚空借来的。虚空表示相同的相状,分别表示差别的相状。这第三对。

第四对讲清浊。“郁?之象,则纡昏尘。”这个“郁”是早上的地气。你看我们山中,早上起床的时候会有一种白色的云雾,这个是地气。?是指空中的灰尘,地气跟灰尘的夹杂就产生一种昏浊的相状。这个昏浊相状是跟郁?借来的。“澄霁敛氛,又观清净。”“澄”就是雨过天晴以后。“澄霁”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把空中的灰尘洗干净了,把乌云也收摄起来了,就显出一个很清净的相状。所以清净的相状是怎么来的呢?是假借澄霁的因缘而有,是跟它借来的。

好,佛陀先假借世间有为法的借跟还的关系,来表示我们生灭心跟外境的关系。我们看,先讲“各有所还”。我们看经文: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好,我们先看这有为法,“各有所还”。佛陀说,你看到这四种八对的变化相,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因缘。它从什么地方来,终究要被它带走,要还给对方。怎么说呢?比如说“此诸变化相”,你看光明,为什么有光明?因为有太阳才有光明。所以,看到光明你不要太高兴,那是生灭法,那不是你的东西。只要你必须还给人家的,都不是你的东西,那只是你可以暂时受用的一个过程。所以,光明总有一天是要归还给太阳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所以光明是假借太阳而有,你迟早要还给它的。黑暗,你看到黑暗也不要悲伤,它也不是你本来面目,因为黑暗是要还给黑月的。当黑月过去了,黑暗也消失掉了。“通还户牖”,这个内外通达之相是因为有门窗的关系,所以你迟早要还给门窗的。“壅还墙宇”,壅塞不通之相是因为有墙壁的关系,所以要还给墙壁。“缘还分别”,这个地方解释要注意。就是因为有见缘的关系才有差别的相状,所以差别要还给见缘。“顽虚还空”,这冥顽之相要还给虚空。地气的昏尘,这种昏昧之相要还给尘土。那个清明之相,要还给雨过后的天晴。所以知道,世间一切种种的差别相状都不出这个道理。什么道理呢?从什么地方来,就要还到什么地方去。你跟什么因缘借的,你就要还给人家。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这八种的法是变化的,但是你去感受这八种法的那个见分,那个明了的性,你不用还给别人。为什么?因我这个六根门头的明了性能够看到光明,假设所见的光明要有所还,而这个心是不用还给别人的。为什么?你还给光明,那你就不能见到黑暗。所以,我们同时看到光明又能够看到黑暗,表示当我们把光明还给太阳的时候,我们那个心并没有还给对方,我们还可以看得到黑暗。所以说,明暗通塞等等的相状、种种差别,会归起来,我们的见性是无所归还的。明来见明、暗来见暗,乃至于清来见清、浊来见浊。

这个地方很重要!很重要!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这一念心,无始劫来跟很多人结很多善缘、很多的恶缘,很多想法。因为它弄得很复杂,我们已经厘不清到底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很简单,你把借来的东西都还掉。你的想法、你的欢喜,喜怒哀乐都是假借外境,这些该还的还掉以后,剩下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不必归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