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7 / 7)

的,但是它的自体是没有的。

今天我们要破的是那个觅之了不可得那个自体,因为你不把这个妄想的根源找出来,没有把它拔掉,你就一直跟着妄想走。我再讲一次,妄想最怕我们去找它的根源。我们从来没有去问这个妄想:你从哪里来?你从哪里来?我们从来没有问。我们产生一个妄想,然后就习惯性地跟着它走。那这个时候,《楞严经》的观念就是说:你先等一等,你站起来,你看它的根源在哪里?这个时候你回光返照:诶,这妄想没有根源啊。我还没有拜佛的时候,我那个拜佛的心找不到,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那么在拜的时候,真的是有拜佛的心态;等到我拜完的时候,结束了跑来上课,我刚刚拜佛的心也觅之了不可得。还没有拜之前,没有处所;正在拜的时候,也没有处所;拜完的时候,也没有处所。那只有什么呢?只有一种刹那刹那生灭的作用在造业。这个是有的。

《楞严经》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觅之了不可得以后,我们才能够看到妄想的相貌,原来妄想是没有真实体性的,它只有一种因缘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个什么效果?诸位想想看。当你回光返照,找到原来妄想是没有根源的,你从今以后不随妄转,不是你主导我,是我主导你。我要你怎么样,就怎么样。今天我们每一个人要造业,一定要有一个想法,这是没有错的;要有一个感受,也是没有错的。问题是,我们不能让想法来带动我们,我们要来带动我们的想法。

今天我们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心随妄转;第二个,心不随妄转。重点就是:你要把这个妄想的根源找到。它怎么样?觅之了不可得,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没有真实的体性好处太多了,光是觅之了不可得,在修行当中你就有很大很大的进步了。

第一个,从今以后,你看到妄想,你知道它不真实,它只是一个因缘的作用,你不再那么害怕。所以我们在对治烦恼的时候,我们常常说“烦恼无尽誓愿断”。为什么我们能够断尽一切烦恼?我讲实在话,假设每一个烦恼——贪欲的烦恼、瞋恚的烦恼都有真实的体性,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断烦恼,没有一个可以成佛。因为它有真实的体性,你断不了的,你顶多把它压制下来。我们顶多用石头把它压住,你不要动。那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圣人,真的是把烦恼断掉了。那表示它没有自体,才能够断的。这是第一个,就是观察这个烦恼本性是清净的,所以可以断烦恼。

第二个,我们忏悔业障的时候,非常好用。为什么我们今天造那么多罪业可以忏悔?因为我们当初在造业的时候,一念的妄心攀缘妄境,产生的一种业力,也是虚妄的,所以它的业性本空。当然业果不失,但是它业性本空。所以我们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忏悔干净,因为妄想是无性的。所以你看阿难尊者,他就示现凡夫一样,他不断地提出很多很多的转计,佛陀一番一番地破斥。如果阿难尊者太聪明的话,他第一次就开悟了,那我们就看不到后面佛陀的破斥。所以阿难尊者必须要像一个凡夫一样不断地转计,再由佛陀破斥,我们后世的弟子才能够看得更清楚,原来妄想是没有自性的。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