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西施(1 / 3)

一、简介

西施(生卒年不详),姓施名夷光,一作先施,又称西子。生长于浙江诸暨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 中国春秋末期美女。

西施出身贫寒,常浣纱于溪,生有姿色,秀媚出众。 越国战败后,被迫向吴国称臣求和。越王勾践遍选国内美女献给吴王夫差,天生丽质的西施也是其中的一员。夫差对西施万般宠爱,先是在姑苏建造春宵宫,又专门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其筑“响屐廊”。而与此同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使越国强盛起来,最终打败了吴国。吴国灭亡后,西施不知去向,有说是被沉海而死,有说是与范蠡泛舟五湖隐居而去。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后人说四大美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其中的“沉鱼”即指西施,出自西施浣纱的传说。

二、人物生平

1、基本

在越国的诸暨苎萝村里,有一个卖柴火的人家中有个女儿,因为居住在村子的西边,所以被称为西施,也有人称她为先施。她长得如同天仙一般,容貌之美恰到好处,增一分则显胖,减一分则显瘦,被公认为是古今第一美人,因此“西施”一词后来也常被用作美女的代称。

有一个关于西施的典故是“东施效颦”。传说西施因心口疼而常常皱着眉头,同村的一个丑女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觉得很美,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捧心皱眉。然而,富人看到她这样,吓得赶紧关上门不敢出来;穷人看到她,则拉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好看,却不知道西施皱眉之所以美,是因为她本身的美貌。

西施常在溪边浣纱,鱼儿看到她美丽的倒影,都忘记了游水,渐渐沉到水底,这便是“沉鱼”之美的由来,人们也因此将那条溪命名为浣纱溪。

后来,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得知吴王夫差好色,便采纳了范蠡的计谋,遍访国内美女,最终找到了西施。他们为西施穿上华丽的衣裳,教她礼仪步态,让她在土城中练习,又在都城街巷中展示。经过三年的训练,西施被献给吴王夫差。吴王对西施宠爱有加,整日沉迷于游乐,荒废朝政,亲近奸佞,疏远贤良,最终导致吴国灭亡,夫差身死。

吴国灭亡后,有人认为西施是亡国的祸水,但越王勾践并没有像世人那样责怪她,反而有人认为勾践因为西施是导致吴国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将她沉江以报伍子胥之忠。这里的“鸱夷”指的是伍子胥被赐死后装尸体的皮囊,暗示西施的死与伍子胥之死有某种联系。

历史上对于美女导致亡国的情况多有指责,但西施却是个例外。她没有像妺喜、妲己、褒姒那样被世人唾骂,反而有人为她辩护,认为国家的兴亡自有其时,不应归咎于一个弱女子。

王维的《西施咏》说:

美丽的姿色历来受到天下人的看重,西施又怎能长久地微贱呢?她早晨还是越溪边上一个浣纱的女郎,傍晚就已经成为吴王宫里的贵妃了。她未显贵时,哪里看得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一旦尊贵之后,才感觉到她的惊人之艳。西施本是浣纱女,粗布衣裳,一旦得到君王的宠爱,她就穿金戴银,脂粉香浓。君王宠幸她的姿色,她因此娇纵起来,君王怜爱她的美丽,她因此可以恃宠而骄,不分是非。昔日一起在溪边浣纱的女伴们,再也不能跟她同车出游了。请回去转告那些模仿西施皱眉的邻家女子,仅学其貌,不学其心,又怎能希望像西施一样受到宠爱呢?

鱼玄机云:“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女神去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首,十万精兵尽倒戈。”吴国和越国相互间计谋多多,最终是那位浣纱女神(西施)去促成了两国的和谈。她轻轻一笑,回眸一顾,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