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这就成了(2 / 4)

都是一个庄子上的人,知道杨家大娘子这些年日子过的不容易。

早年间两口子日子就过的不怎么好。

杨家娘子的公公婆婆卧病在床,为了治病,没少花钱,她的夫君为了挣钱给老人家看病,在外出力气,结果出了意外,人没了。

后续人家倒是给赔了一笔钱,但是这笔钱,也都用在给公公婆婆看病了,早就花完了。

钱花完了,人也没坚持多久,也走了。

杨家大娘子是掏空了家底,最后还是在庄子上的帮助下,才将给老两口把身后事给办了,后续这几年就一直独自拉扯着儿子杨大壮。

好在这两年庄子上的日子算是好起来了,多少能挣些钱,能维持住这个家。

否则,只靠着他一个女人带着个孩子,仅仅只是种地,就够家里忙活的,更别说让孩子去上学了。

如今,地里的活儿,依旧是娘俩一起忙活,到了春耕的时候,杨大状就跟书院请假,去和母亲一起在地里干活。

书院的先生感念他的孝顺,也不为难他,后续回来将落下的课程补上就是了。

今年春天,甚至让学生们一起,帮着下地干活去。

这都是身为副院长的陆德明教导的好。

陆德明对于李复所说的,教书育人,树立品德的说法,十分赞同。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贤所教授读书人要明白的道理,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书籍上。

泾阳王曾有言。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道理!

太有道理了!

陆德明甚至让人找了块大石头,把这四句话刻下来,放在了学堂的院子里。

甚至还想着,以后若是有什么良言警句,都找石头刻在上面,放在各个院子里,让在学堂上课学习的孩子们,能够时刻看到。

对了,墙面上也能刻,找上好的石板,打磨好,刻好字句后,镶嵌到墙上去。

书院嘛,要有书院的氛围。

春种秋收,书院也要求孩子们要参与到其中去。

在书院读书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都是跟着父母种过地的。

而也有少部分,家里条件很好,小时候没吃过苦,到了岁数,家中父母听说书院的名头,就奔着书院的名声来,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的。

这一部分孩子,无疑是最应该去躬行的。

老赵将消息传达到之后,也就没在外面多停留,宅子里还有他需要做的事情呢,而且,得到杨家大娘子确切的回复之后,他还要回去向郎君和夫人复命。

回到宅子里,老赵去了趟账房,从账房那里拿了发放赏赐的账本,翻看了一番,确认无误之后,便带着账本去书房了。

书房里,李复还在研究倭国的事儿。

李韶倒是清闲,只是在琢磨手里的一堆地契,将地契都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开始分门别类的放了好几堆。

“郎君,夫人。”

书房的大门敞开着,老赵恭敬的站在廊下。

李复抬起头来,看向门外。

“进来。”

老赵这才抬脚走进书房里。

“看你这样子,事情是办妥了?”李复笑着问道。

老赵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已经办妥了,属下问过杨家大娘子了,她愿意来宅子里干活,明天一早就过来。”

李复和李韶两口子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笑意。

“那挺好,反正,宅子里的事儿,你是管家,你安排吧,剩下的,我就不管了,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