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人恐惧。
“礼有王制言:作奇技、奇器以疑众,杀;此奇器非经世之物,只会误国,我等必将谏言圣人,毁此奇器,勿留于世。”
生员柯潜大声说道。
柯潜自幼警敏嗜学,十岁喜赋诗,正统十三年,首试春闱,不第,遂入太学为国子生。
在一众生员之中,算是优等生。
“为何断定此奇器非经世之物?”
另一名生员刘升,皱眉说道:“朱文公曾言,农学、医学、乃至百工,自有道理在,有宋一朝,冯继升改火药法,朝廷还赐衣物束帛。”
“但太祖年,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见其无用,便将其击碎,言之无益的取乐玩意儿。”
不断有生员加入讨论。
这是大明,不是大清,自宋以来,放宽了对于奇淫巧技的限制。
朱文公,也就是朱熹,认为自然科学和成圣成贤、经邦治国的知识都是正道。
但是朱元璋终归是农民出身,对于“奇淫巧技”还是很鄙夷。
现在的大明,从洪武至今,不过八十一年有余,明中期的党争还没有出现,对于学术的征伐,也还没到见血的时候。
因此,国子监中,才会存在像陶有道这样的人。
也有像刘升这样,虽然不懂,但是不会很反感奇淫巧技的人。
直到晚明,也会出现像徐光启和宋应星这样的士大夫。
这些学子并不知道,满清入关之后,会真正摒弃百学。
除了收录一些农家、医家和天文之类的《四库全书》之外,其他学说着作一概排斥。
到时候,国子监的学子便会以自称奴才为荣。
“有宋一朝又如何,割地赔款,和亲纳贡,尔想重蹈覆辙吗?”
陈英拍桌而起,对着刘升怒视道。
闻言,刘升顿时缩了回去。
“陈兄莫要生气。”
身旁的胡钦立马开口劝解道:“诸位都是为国为民,不可置气。”
“胡兄,你可是最恨不学儒术之人,怎的为其说话。”
陈英看向胡钦,皱眉道:“若不是你说,某可不知那陶有道的事情,其心可诛,胡兄是否认可?”
“这不是当初以为飞天乃泛泛之谈,蛊惑圣心之用,可如今,那陶有道可是真的上天了。”
眯眼带笑的胡钦开口说道:“我自然认可陈兄,但是如今事实摆在眼前,你我之力,螳臂当车啊。”
“那又如何,陈某愿在端门哭谏,若是不行,为国死谏,并无不可。”
陈英意正言辞,胸中豪气顿声。
而那胡钦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抚手而击,道:“既然陈兄有此胆略,必将历史留名,在下佩服,自然愿随陈兄一道,劝圣上回正道。”
闻言,陈英更加有了底气,在一声声吹捧中,逐渐迷失在一声声陈兄之中。
不管怎么说,国子监,还是以儒学为主,而辅佐君王走正道,便是为臣子所需要做的事情。
大明:殿下请登基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