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国际金融哲学(6 / 16)

国际金融哲学 ai重歌 11193 字 3个月前

代在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共同体文明和体制。早期原始宗教中的巫祝文化将天地视为包容人类的共同体,而帝王的统治权力被认为来自于顺应天道、替天行道。中国的制度制定具有预设性,货币金融元素内嵌于先哲们预设的政府体系之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设立、监管和运营,并附着于财政体系,功能齐全但外在形式上不具独立性。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金融观点。例如,《管子》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和阐述了货币数量论;西汉贾谊最早发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他的《谏除盗铸钱令》是世界货币理论史上有关国家统一货币发行权的最早讨论;北宋沈括最早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观点;元代许衡认识到纸币和通货膨胀是政府对人民的负债;明代邱濬对劳动价值观点有朴素阐发。进入近代,货币数量论的提出是国际金融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强调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及物价水平之间的紧密关联。西梅尔的《货币哲学》深入探讨了货币与价值的关系,他提出货币创造价值的观点,类似于今日可变现的金融资产,为金融资产的理解提供了新思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金融哲学的演进。从对货币、利息、汇率等基本概念的探讨,发展到对金融市场的运作、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不同学者和思想家对金融的本质、功能等问题有着各自的见解,也形成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潮,如古典金融哲学、新古典金融哲学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经济过度金融化助推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实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动了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负债水平和金融不稳定性。国际金融体系的碎片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表现为国际储备货币、国际支付体系、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碎片化。国际金融体系的政治化源于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主要贸易结算、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远程打击。在现代,金融哲学涉及对金融的本质、价值、风险、伦理等方面的深入思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和影响。它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和观点,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全球金融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于国际金融哲学的研究和理解也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视角。

一、金融哲学思想的起源金融哲学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在中西方的历史发展中,都出现了对金融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在西方,古代两河流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有金融活动及相关思想的萌芽。例如,当时出现了私人的职业放贷者,银行家的放贷行为也较为常见。西方基于狩猎文明产生的商业文明背景,使得金融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体系,与神权和君权并立成为社会控制权力。而中国古代的金融哲学思想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中国并不存在西方三权并立的局面,在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共同体文明和体制。中国早期的原始宗教中,以巫祝文化为代表的观念将天地视为包容人类的共同体,圣人作为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为社会建立终极道德规制。帝王的统治权力来自于顺应天道、替天行道。中国的制度制定具有预设性,货币金融元素内嵌于先哲们预设的政府体系之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设立、监管和运营,并附着于财政体系,功能齐全但外在形式上不具独立性。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货币本质、功能以及货币与经济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金融哲学思想。例如,中国北宋的沈括最早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观点;元代许衡认识到纸币和通货膨胀是政府对人民的负债;明代邱濬对劳动价值观点有朴素阐发。西方的西梅尔在《货币哲学》中最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