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转向戈壁(3 / 4)

星火2003 九月酱 4397 字 3个月前

、土壤密度条件优秀的地区,才能达到90%以上。”

“因此,我们选择技术,也要考虑到不同地方的环境,虽然现在咱们在‘成本’和‘经济性’这块的考量已经相对弱化了,但选择合适的方法,也是对这项事业的尊重.”

听到他的话,围在身边的技术员纷纷点头,神情专注。

他们都是来自于各个院校农林专业的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其实也不是为了什么诸如“为国为民”啦、“造福人类”啦一类崇高的、可敬的、但却过于虚无缥缈的目标,而是因为大环境和就业前景的变化。

这几年的时间里,随着毛乌素沙漠治理的基本完成,成果被大范围报道之后,社会上对“治沙”这项工作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在此之前,很多人以为所谓的治沙就是一个戴着头巾的、农民形象的老人顶着风沙、佝偻着背、挥舞着锄头将一棵棵小树苗种下,然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狂风,在夕阳中站成一座雕塑,深刻地展现出恶劣的环境下人类与自然环境搏斗的那种悲壮。

但当有关毛乌素沙漠治理的纪录片放出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大型机械、大功率柴油机和抽水泵、自动化浇灌系统、智能监测程序、天气雷达、人工降雨、土壤环境监测.

可以说,这根本就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人类科技和生产力对荒漠的彻彻底底的碾压。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还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们也纷纷选择了投入这项工作,因为他们发现,这玩意儿的高端程度,还真不一定会输给那些在农科院里搞科研的学生。

再加上相当丰厚的艰苦补贴,何乐而不为呢?

输送到西北的人才越来越多,来到YL市这座“旗舰城市”学习经验、进行实践培养的应届生更多。

一开始,王旺对这样的变化还是很欣慰的,毕竟,这不仅仅意味着社会上对自己这项事业的认可,也意味着未来工作难度、工作强度的降低。

——

但很快,他又察觉到了“人才涌入”这件事情背后的问题。

按照这样的速度,进入治沙、环境改造领域的人才很快就会超过需求范围,到那个时候,就业这个问题,就又会成为摆在这些热血青年面前的一座大山了

王旺不由得叹了口气,把新来的技术员们送回宿舍之后,他才慢悠悠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妻子早就已经在做好了饭等他,看到他满脸忧愁的样子,不由得开口问道:

“咋的,今天有啥不顺的吗?”

王旺摇了摇头,回答道:

“没什么不顺的——就是又新来了一批大学生,后面不知道怎么安排。”

“你们部门还要不要人,不行往你们那塞一塞吧,好歹把实践证明开出来给人家。”

听到他的话,妻子略微犹豫后点了点头,回答道:

“我们那指标倒是还有,短期问题可以解决。”

“不过,老是这么干也不行啊,治标不治本.”

“谁说不是呢?”

王旺再次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现在对于治沙这件事情,社会上的关注度有点太高了,可以说,整体都是一个过热的状态。”

“但实际上,这个行业的承载力还是有限的。”

“适合进行环境改造的区域就那么多,基本都是历史上曾经是农耕区,这些区域能承载的项目体量、项目数量也就那么大。”

“都搞完了呢?总不能去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下手吧?那地方的蒸发量可不是开玩笑的,解决不了水分蒸发的问题,光靠种树想要实现绿化,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