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长梯(2 / 3)

韵妮打过多少拳。彩姐则是一声不吭地跟着我,她是我们这群人当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此刻却什么忙都帮不上。

到了厚慈街,胡宗仁吵着他饿了,要吃东西,我白了他一眼你想不想吃我的鼻屎。司徒,现在才10点多钟你这时候吃什么饭呀,抓紧时间,咱们再走到较场口去,一边走一边核对下我们之前标注的位置是不是正确。于是我们一行人又开始由下至上地爬到了坡顶,不过这次就快得多了,我也在路上反复核对每根灯柱的位置,因为这可能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唯一线索。到了较场口以后,司徒带着我们去吃了“眼镜面”。这是一家犀利无比的面馆,据店老板是戴眼镜的两兄弟,所以就叫做眼镜面。我是个对面食极其钟爱的人,在到处都是美味面条的重庆,眼镜面的味道却让我觉得算是独树一帜的。吃完后我们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拿着我之前画的那张图纸,反复计算着任何一种可能性。

十八梯上的路灯比较奇怪,通常路灯都是修在道路两侧的,而这里却时不时有路灯修在了径的入口处,造成两个路灯柱子紧邻的现象。司徒告诉我们一个故事,在当年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的那几年,重庆老城里的人民死了很多,如果重庆大轰炸遗址那个防空洞里闷死了数万人的话,那些还没来得及躲进洞里,或是还在家里听到空袭警报就逃出来的人,大多数都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日本飞机丢下的炸弹,让当时的渝中人民饱受摧残。十八梯则是作为一个被轰炸得极为严重的区域,而且死亡人数非常多。司徒告诉我们,因为十八梯的路一直都这么窄,而且距离平路相对遥远,轰炸机来的时候,光是跑到平坦的地方都要花不少时间,这当中还不考虑体力不足的问题。于是数以千计的老百姓尤其是住在十八梯的手工匠人和贫民,不少都横尸在梯坎上。司徒顿了顿,你们还记得当时有一年搞防空演习的时候,电视里反复滚动播出的那些黑白照片吗?那些就是在十八梯拍摄的,是一个德国记者照的,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孩,日本人的飞机一来,谁都逃不了。

到这里,胡宗仁再一次完美地展示了他有别于常人的举止,他狠狠一拍桌子,站起身来义愤填膺地大声道:“狗日的日本鬼子!”引起周围邻座的人诧异的眼神,我们四个都觉得挺丢人的,于是默默低下了头,看着自己吃剩的面碗。

司徒接着,后来日本人打跑了,蒋介石邀请毛主席来重庆见个面开个会,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都还不是各自党派的最高领袖,第二次见面才是,这就是有名的重庆谈判,不过谈判进行得非常没有内涵,蒋介石表面上对毛主席的要求表示默认,私下里却派遣特务在重庆制造一些事端,因为重庆是抗战时期的陪都,当时蒋介石在对抗日本的事情上,也称得上是精忠报国了。所以在陪都时期,重庆人民对于蒋公大部分的情感还是爱戴,因为他至少是在保护这满城的百姓。正是因为那些年蒋介石在重庆的威望树立的比较高,所以当这些被蒋介石自己制造的事端出现了以后,很多老百姓就把祸根归结到了毛主席的身上,当时的民盟主席张澜老先生立场虽然偏向于毛主席,因为只有毛主席所争取的多党共治得以实现后,民盟人士才有可能在政治上参一脚。不过在做法上,张澜却迟迟在等着双方各自的表态。虽然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也很快变成一张废纸。司徒转头问胡宗仁,你这莽夫,你知不知道当时在协定签订后没多久,这一带发生了什么事?胡宗仁摇摇头。司徒哼的冷笑了一声,那意思好像是在没文化真可怕。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司徒也渐渐学得跟我一样坏,喜欢戏弄和打击胡宗仁了。彩姐这时候插话了,她是不是那个较场口那件事?司徒点点头,果然念过书的就是不一样。

司徒,当时为了庆祝抗战胜利和国共谈判,重庆的文化界和知识分子在较场口一带搭建了很多戏台,有的用来表演话剧,有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