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六章 蛤蜊光(2 / 2)

“根据瓷种的不同,年代的不同,蛤蜊光的表现也各有差异。”

“比如蓝彩,蛤蜊光的出现就比较快,而年代相对较为久远明万历年间的红、黄、绿三色的‘大明彩’,不光在彩釉上能见到光彩夺目的蛤蜊光,有时就连牙白色的底釉上,也有这种令人目眩神迷的光晕闪现。”

“这种白底被我们称为‘珠光’,意思是其光晕显得如同珍珠的表现一样,与彩釉蛤蜊光一起,合称为‘蛤蜊珠光’。”

“曾有陶瓷专家、鉴定家为此写有专著,认为蛤蜊光的形成至少得在三百年以上,并由此断言清康熙、雍正朝以上年纪的瓷器彩色釉面,才有可能出现这种蛤蜊光。”

“因此蛤蜊光在一段时期内,成了古瓷的标准特征,也成了鉴定古瓷的重要依据。”

“再到后来经过研究,大家发现其实清代的瓷器当中,尤其黄、绿、蓝等铅釉彩色的边缘部分和堆积部分,也常常可以看见这种正视难看见,侧视则分明的‘蛤蜊光’。而目前看来,离现在最近的,会产生‘蛤蜊光’的瓷器,甚至包括了计划经济时代艺术瓷厂生产的粉彩瓷瓷,比如‘毛瓷’和‘建国瓷’上,也有发现。”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今年春天,一套十八件套点水桃花毛瓷,在港岛嘉德拍卖行展出,之后由林婉秋主持拍卖,被新岛著名古董商李鉴宸以两百六十万港币竞获,一时轰动了收藏界。

然而等到众多试图捡漏的人杀到江西几大瓷厂,却发现这些珍贵瓷器早被有心人收走了,只有几个幸运儿,才在景德周围捡到了几件漏网之鱼。

这几件漏网之鱼,转眼就人传人,几轮之后攀上了现代瓷器的天价,甚至比清三代瓷器还要高。

安心表姐跟林婉秋是两妯娌,李鉴宸得到的那套瓷器从哪儿出来的她也知道,摆明了就是周至和林婉秋的饥饿营销手段之一。

周至笑了笑,懒得理会安心表姐的挑衅:“直到解放前,古玩行都认为蛤蜊光无法人工仿制,故把蛤蜊光作为鉴定古陶瓷的重要标准。”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景德专事制作仿古瓷的樊家井,有几家造赝作坊,将一些五六十年代的外销仿古瓷,用‘电光水法’、‘真空镀膜法’,第一次人工制造出了蛤蜊光,后来更是改进工艺配方,使五彩、粉彩等釉上彩瓷,一出窑就可以具备‘蛤蜊光’现象,使得高仿的釉上彩清代官窑瓷器,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