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天生饭碗(2 / 2)

来也不用安排住宿了,俞斌很上道,说绵堂宅那边已经收拾出来了,西厢三间大房可以住了。

有这机会当然不能错过,里边好些马爷的玩意儿都是京师地面上淘得的精品,周至一下午就感觉没看够。

正好了。

虽然说“灯下不看玉”,但那也只是针对的买卖,两人就在屋子里聊天,聊瓷器,基本上聊到什么瓷器马爷就说你等等,然后出屋去不一会儿抱着一件儿东西回来:“肘子来看看这个!”

马爷收藏的底子基本在现在已经打下。

宋代五大名窑,周至到现在还没有收到钧窑的物件儿。

马爷同样没有收到,但是他这里有一件四扇挂屏,每屏上头又十块镶嵌的宋钧瓷残片,共计四十片。

哪怕是残片,八二年的时候也花了马爷一千六百块,只比冯仓入手的雍正画桌便宜一半,相当于一个工人五年的工资。

元瓷之紫聚成物形,宋钧之紫弥漫体,“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指得就是带紫的钧窑。

普通不带红的钧窑,哪怕是金黄边天蓝釉的,价值也会大减,有另外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钧不挂红,一世受穷”。

完整器里边,马维度这里有俩盘子,两枚盘子更像是青瓷釉的底子印上了树叶纹路的样子,这就叫“聚成物形”,钧窑瓷器中,金元时期的典型的特征。

离通体弥漫天蓝加丁香紫,玫瑰紫,葡萄紫那种,如朝晖夕阴一般美丽的宋代钧窑瓷器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毕竟都带紫,虽然没有弥散和过度,更像是“紫斑”,却已经了不得了。

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在马爷的倾囊相授下,周至对这自己唯一还没有拥有的宋代名瓷瓷种进行了长足的研究,对于蚯引走泥纹,护胎釉,垂积釉,米黄边,酱色边,光亮,气泡,乳浊,甚至胎和釉的手感,都有了长足的认识,可谓一日千里,从理论到实践,从入门到精通。

学问就是这样,有时候讲积累,有时候讲机缘,有时候讲灵感,有时候讲突破。

对于宋瓷周至已经研究得很深了,对于同时期宋代各处着名的窑口,可以说除了故宫那种集齐了五大名窑器物和它们各代彷品的地方,民间能够在学养和眼界上超过他的人,其实已经不多了。

哪怕是钧窑,虽然没有亲自上手过,但是从理论研究到高清大图,周至也基本成竹在胸,今晚其实只是抖开窗户纸的那一下。

而最开心的却是马爷,认为周至天生就该是吃自己这碗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