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的上骨架,是特别制作的。”
“里边的东西是铝粉和一些催化物质。”
催化物质?
陈言上前查看,微微皱眉:“难道是……铝热反应?”
听到负责化验的侦缉员说催化物质,陈言立马想起了高中学过的,铁的氧化还原。
具体的方程式和化学反应虽然已经忘了,但是,陈言对这个名词还是有印象的。
怪不得,宋鹏程的尸体上有铁粉和铝粉。
原来是这么回事。
“陈队,您说的不错,就是铝热反应。”
“凶手非常厉害,他把铝热剂储存在伞骨架中,而且还内置了电子装置。”
“我们进行过测试,这种装置和鞋子中的高压电装置有感应系统。”
“一旦检测到下雨,雨伞和鞋子又在一定距离内,就会引发铝热剂爆燃!”
“而铝热剂燃烧的温度,可达3000摄氏度以上,在这个温度下,人体碳化,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
“而且,这种化学反应还有自延伸效应,就是一旦发生,靠着本身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就能继续进行反应,直到反应结束。”
“而雨水,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终止这种高热的化学反应,甚至会被高温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最终助燃……”
负责化验的侦缉员,给专案组上了一堂化学课。
虽然很多人听不懂,但是,最终结果众人明白了。
凶手通过鞋子中的高电压装置,先一步让受害者死亡,从而无法挣扎,也无法呼救。
之后,雨伞中的铝热剂同步爆燃,在瞬间爆发出三千摄氏度的高温,将尸体燃烧成灰烬。
从而,形成了,这种看似人体自燃的效果。
果然,世界上没有诡异,只不过是知识不够,想不到而已。
陈言虽然猜到了对方的这种手段,但是具体方法,他还是真不知道。
高压电是物理学,铝热反应是化学……
而这两点,陈言都不太擅长。
“陈队,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陈言看向问话的张耀明:“等!”
“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等。”
“等兰峰小组查询完两件事,我需要确认一些东西……”
28日上午7点。
消息传来。
昨天晚上,开完会后,兰峰就直接奔赴现场了。
一晚上没合眼。
讯问室外。
夕阳红养老院办公室主任,李风田,在接受兰峰的询问。
“吴院长办公室的要是,除了他本人,就只有我有了。”
“我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去养老院,给吴院长打扫办公室。”
“你亲自打扫?”
“是啊,都是我亲自打扫……”
“哦对了,前一段时间,除了我,还有一个小伙子,是我们养老院的志愿者,他去养老院也比较早,帮我干过几天活。”
志愿者,打扫院长办公室?
陈言通过监控室内的话筒:“兰峰,问问他这个志愿者的情况。”
监控室内。
“这个志愿者叫什么名字,多大了,现在还在你们养老院吗?”
李风田点点头:“这个志愿者叫董凌云,20多岁……”
“一直我们养老院,不过,这小伙子是每周来三次,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这几天来,平时不在的。”
董凌云?
兰峰听到李风田说出这个名字,心中突然一动。
交代身边的同事继续,兰峰先一步离开。
隔壁监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