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的婚礼其实很简单的,一般来说就是婚礼正日子当天亲朋好友来家里坐一坐,新郎新娘给大家分发几个喜糖。
而三朋四友们也就凑个份子钱买对保温瓶、镜子、梳子、洗脸盆之类的礼物送给新郎新娘,算是对新人的祝福。
但凡事总有例外,在这样迎亲嫁娶的大喜日子里还是有地方至今在继续保留着或是说传存着先辈们的风俗习惯。
如白子沟。
如上瓦房村。
只要不是穷得精光,一般人家在这种儿女大喜的日子里,就是栓紧裤腰带都会尽量在家摆上几桌招待亲朋好友。
说好听点,不管是女方的“待客日”,还是男方家的“正日子”摆上几桌大有让一对新人认识双方亲朋好友之意。
当然,说难听点还是涉及到一个面子问题,有人会笑话谁家儿女成亲酒席都没摆上一桌,却无人会提没啥硬菜。
故而,此次时间安排得再紧凑,正日子前一天按习俗便成了“待客日”,这一天也就是女方家招待亲朋好友的日子。
徐长青就记得她一对弟妹娶亲出嫁时都有专业人员操持,她单单动动嘴皮子就累得慌,因而她这次才一再要求简单操办。
这其中除了不想过于招摇,她未曾不是没有怕闹腾怕麻烦的心思,好在不提老阳奉阴违的沈兄点了头,连她爹也点头了。
可……原本以她的想法来说,“简单操办”的意思就是简单地摆上个桌的席面,邀请至亲好友来吃一顿就完事儿了。
但她还是低估错了此四个字的份量,尽管她已经有意挑了三个吉日中其中一个最挨近寒假归来的第一个吉日,图的就是趁刚到家在还没传开之前尽早操办婚礼,免得越往后拖拉,到时客人越多,但结果还是严重超出设想。
这一天非常难得的,连她亲爷爷和石爷爷,以及田奶奶就都有一早在她家的。席面呢,招待亲朋好友嘛,她爹娘就摆了五桌。
这五桌席面真要算起来也不多,之前她晓玉姐出嫁前的“待客日”,她二舅家便摆了五六桌,她家摆了五桌算是正常的。
但是?
原先说好等明天要直接去沈家喝喜酒的于爷爷,他老俩口就带上大儿子和老姑爷不到开席时间便直接上门道贺了。
随着他们一家子到来,紧接着便是赵校长以及她高中几位同学。这还不算多的,曾经一起奋战高复的也道喜来了。
听着好像还有客人马上要赶到的样子,徐长青听了都有些麻爪儿,最后原先还以为坐得很宽松的五桌就成了九桌。
这临时多出来的四桌席面还得多亏她爹提前预备等她回门回屯子这边之用,要不然这一天不是待客,是要赶客人走了。
热闹是真热闹。
虽说此时已是冬天,奈不住老天爷心情好啊,正午阳光明媚,就是坐到院子里吃席都未必比不上在屋里。
徐家这天一早已张灯结彩,在一片喜庆的红色中就连搭了棚子灶台的后院那边,欢声笑语都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同样的,这一天就连带着沈卫民都收了不少岳家这边亲朋好友的礼钱。累也累不着他两口子的,给大家敬酒就行了。
说是敬酒,其实明儿就是正日子,没谁还存心想今天就把他这个主角之一给灌倒,大多就是意思意思的咪一口。
散席后,徐长青就发现让某人来个走直线的都不成问题。显然大家都考虑到他还要先赶回去,等明儿一早再来迎亲。
但你明明没喝高的,这会儿怎么还缺心眼的又开始趁无第三个人在场就偷摸着往我挎包里塞那些礼钱红包了?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她就是再没有结过婚,对结婚的各种规矩不是了解得很彻底,但也懂的好不好。
今天这礼钱就不能现在交到她手上,最起码他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