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沈家和提醒,随后迈进自家门槛的沈卫民就听出了他二哥沈卫安的声音,还听到沈卫安在说什么。
话是好话。
东屋已经坐满了人。
沈老爷子和石老坐在炕头,对面挤挤挨挨地坐着徐启光,赶回来的沈明全,还有早到一步的沈明强老哥俩。
炕下则是沈卫安和沈家和的亲弟沈家乐,以及沈小四和他带来的壮壮几个孩子,大家正议论着时下省城和县城变化。
沈老太太已经回对面西屋休息,陪她的就有老儿媳妇何佩英,以及老儿子家的孙媳妇许晓娟和杨晓琳。
这对妯娌陪老太太的同时手上也没闲着,两个人边折纸钱边唠着家常,时不时地就博得老太太展颜欢笑。
听到沈卫民进正房动静,何佩英就先出来,到堂屋就让儿子陪二伯家的大侄子先去东屋陪老爷子们。
至于西屋沈老太太这儿,她婆婆就已经示意她不用让孩子上西屋。说完,何佩英自己就套上大衣出门。
有两个儿媳陪老太太,她当儿媳的很放心,只不过她也该去大房那边为准备祭祖和团年饭的饭菜去搭把手。
虽说她自认不是很懂这些事情,两位嫂子也不要求她能帮上什么忙,但多多少少能尽些身为沈家媳的义务。
这边何佩英出正房遇到找她的沈九姑,刚说完让沈九姑看着招待就行的离开三儿子家就和二嫂徐春喜碰上了。
这并不意外,亲弟来了,还是一年都难得回来一趟的亲弟来向阳大队,当姐的徐春喜不来找沈老弟才奇怪。
只是来就来了,怎么还拎了一个土篮子过来?按理来说有年礼也早就给娘家送去了,还拎东西上门干啥。
何佩英这么想的,再见边上无人,她就打趣起了二嫂对她家三儿有够偏心眼,有好东西就爱给她家三儿。
徐春喜听了就乐得直笑,很是坦言地回道沈卫民既是她亲侄子又是她侄女婿,她可不得就偏心沈卫民。
说笑着,妯娌俩人也没多说什么废话,一个掀开土篮子里面盖着的布块一角,一个就说没啥好东西的分开了。
继续往大房那边走去的何佩英走了几步路之后回头看了看火急火燎去往三儿子家的徐春喜,她摇头笑了笑。
要说儿女亲事,最让她不放心的就是二儿媳妇,不像大闺女大儿子,还有三儿都是找的亲戚好友家的孩子。
这孩子自从前两年闹分家被三儿那混小子戳穿就鲜少提到她父母,更别说提到回去探亲,但也是如此更让人担心。
她家小二就是个相当敏感的孩子,谈对象的时候自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姑娘家哪哪多好,但成了家就不一样了。
不怕比较,就怕攀比。
这孩子以前就有想和小三这个弟较量的意思,尤其是前两年,她当妈的又如何看不出儿子那点小心思。
老大沉稳,是个让着弟弟就不是吃亏的好孩子,就是有这个大哥的让,小儿打小起就不免养成了不好习惯。
最初,她是不想这个儿子也回老家,可以的话送去当几年兵无疑是最好的决定,奈不住这孩子就想回老家。
好吧,她当妈的尊重孩子选择,但他哪知他回老家和他弟回老家根本就是两回事,小三他早就在老家混熟了。
更是因看起来他爸就他这个儿子打小起就亲近老家这边,老沈家就无一不谦让这孩子,他在老家的待遇自然不同。
加上这孩子混起来是霸道点,但在人情世故上自幼起就无师自通的足以弥补上缺点,这才在老家混得风生水起。
并不是换个人回老家就能不愁吃不愁喝,小二在这点上就想岔了,同样是老沈的儿子,大家还讲究个先来后到。
后来小二想通这点了没有?应该有的。尤其是她之后就陪老沈回来了,这孩子估计也明白了这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