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人不少都是后周将领,与赵匡胤友善,赵匡胤发动兵变,他们也就顺理成章,投靠赵匡胤,还有人主动帮助赵匡胤发动兵变。
赵匡胤集结的名将达到了几十人,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大梁。
有一支宋军的将领,体型魁梧,脸上有刺青,气势雄壮,来到赵匡胤前方:“末将狄青,拜见陛下!”
“很好,宋国有你如此这般良将,实在难得。”
赵匡胤对这员新招揽的武将,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场武将之中,也就狄青的武力,能够与他赵匡胤一拼。
王全斌、石守信、慕容延钊等武将,目光纷纷落在狄青身上。
赵匡胤很重视这员武将,而且狄青也确实能打,不少猛将都被狄青击败。
赵匡胤连刚刚招募不久的狄青都派上阵,说明大梁城确实难以攻克。
狄青没有因为赵匡胤的重用还有成为众多宋军武将的焦点而动容,相反,狄青投靠赵匡胤不久之后,这才得知自己曾经的上级范仲淹,在为夏军效力。
范仲淹对狄青有恩,也就是说,狄青将来要与恩人范仲淹决一死战。
如果提前得知范仲淹在夏军,狄青还真未必会投靠赵匡胤。
狄青心情沉重。
“待各部兵马完成集结,一鼓作气,攻破大梁!”
赵匡胤集结名将重兵,志在必得。
大梁城上,李绩与薛仁贵、契苾何力等武将,观望宋军的军势。
宋军的数量增加了至少十万,旌旗延绵数十里,声势震天动地。
“情况似乎有些不妙,据夜不收冒死得到的消息,慕容延钊、王全斌、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率领十多万宋军,与赵匡胤会师于大梁城下。如此一来,我们要面对的宋军,至少二十万。”
李绩手中有八万夏军,在之前的守城战,折损两万人,还剩下六万兵马。
李绩需要以少胜多,守住大梁。
柴荣听说这些武将的姓名,大多数是熟人,他曾经的部下,良久不言。
“我们这里,还有最后的手段。”
李绩看向柴荣,想必柴荣已经知道他的意思。
一旦柴荣表明周世宗的身份,宋军必定动摇。
柴荣心领神会,回应李绩:“但我们的兵马,还不足够,即使我表明身份,也无法全歼宋军。”
“请求主公尽快攻破宛城,然后分派一支兵马,前来与我们汇合。如此一来,宋军必败。”
李绩明白柴荣的想法,于是派出夜不收,向张华求援。
薛仁贵指向城下的宋军:“宋军要攻城了。”
“准备战斗!”
随着李绩一声令下,城内武将和士卒,登上城墙和箭塔、弩炮台,全力死守大梁。
“赵匡胤如果倾尽全力,那么确实难以防守。”
林仁肇握着出现裂痕的伏虎棍,傲视下方宋军,如临大敌。
赵匡胤动用二十多万宋军,倾尽全力而来,黑云压城,这次守城,更加艰难。
宋军营地,一队队宋军兵马出营,无数攻城塔、云梯车、冲撞车、楯车、投石车林立,宋军组成万人方阵、千人方阵,从城北到城南,尽是漫山遍野的宋军。
数十员名将、几百名小校出阵,给予守军前所未有的压力。
狄青率领一个万人方阵,负责进攻城南。
狄青戴上青铜面具,只露出一双凌厉的眼神,披头散发,即将投入大战。
一员宋军武将,统帅种家军,对狄青说道:“狄青,我听说范仲淹,在为夏军效力,如今在守阳翟。”
狄青淡然回应:“种世衡,你的后代种师道、种师中,也在为夏军效力。”
如果种家军的种师道、种师中在此,一定会惊讶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