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地方(3 / 3)

唐奇谭 猫疲 238 字 2023-05-12

求地方协力,而无法强令行事。因此,当他看到“分巡大江各路”的御史头衔,以及政事堂的花押和尚书省的符印,牛守吏几乎要眼前一黑,当场晕过去了。因为对方来头也未免太大了。

正所谓是“十殿阎罗,御史最烦。”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如果将来自京中堂院三省六部的差遣事,按照十殿阎罗的座次排行的话,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吏部和三司院了,但最为麻烦的却是御史台。

而御史台内部,按照麻烦程度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本道直管的监察御史,相对简单一些;因为他日常监察任务繁多,从平级的三司四使到各州刺史佐副;作为州县的数十个县令之一反而关注有限。

其次比较麻烦的是,那些定期分派本道实习的御史里行,他们多是些刚入宪台的愣头青;又拥有微服暗访民间和风闻调查的权宜,因此恨不得在地方上能够揪出点什么来,作为晋身之途的踏脚石。

虽说这些御史没有临机处断的权宜,但是一旦被他们抓到把柄,还是少不了一番查证,乃至在考评中留档。因此,虽偶有人冒充御史里行进行招摇撞骗,却总也免不了个别父母官赔了钱财又丢脸。

而后,更加麻烦是来自京中的专案御史;其中又分为两类情形。要么是根据地方突发的大案、要案,或是极其严重的申诉事件,而与刑部、大理寺组成小三司;前往本道对于案情进行复审和核查。

那往往意味着一路官场的大地震,就算最后复核和调查如初,还是会有好些个倒霉蛋,因此丢了官帽或是掉了脑袋。要么是临时性的针对性差遣,比如与转运、度支、盐铁、水利相关的定期督办。

而这位分巡大江各路的御史,显然就是后者。但光是政事堂、尚书省和御史叠加在一起的字眼,已经足够压的他抬不起头来了。然而牛守吏又注意到“兽祸妖乱异闻讨捕”字样,顿时就松了口气。

光从字面上看,这显然并不怎么涉及到他的日常本职;要强行扯上关系,也就是这些偶然传闻的妖乱和异类出没,多少导致了地方的抛荒减产和夏收入库的延迟;也成为他亲自前往督导巡视之故。

紧接着,他不由小心翼翼的再度开口道:“本官一定尽心竭力协从,请问贵官可有什么指示?”

“在你治下的京江柳氏,可曾熟悉?”这名军士才微微颔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