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层层叠叠,到底是谁埋下了祸患,又是谁故意视而不见,甚至是怂恿扩大……这事情当真不是那么好说的。”
“就拿王安石的青苗法来说,他在地方上试验,大家都拍手称快,觉得方便。可是等到全国推行,立刻乱成了一锅粥。有人甚至给城市的百姓发放青苗钱。”
“那这个问题出在哪?是王安石的这项法令,从地方扩大到全国,出现水土不服,还是旧党阻挠,从旁掣肘?又或者是王安石一派出了内鬼,他们自己胡来,扭曲了王安石的意思?”
朱元璋默默听着,渐渐的神色凝重起来,因为他发现张希孟所讲的东西,绝不只是眼前这事这么简单。这里面蕴涵的信息,甚至触及到了治国最核心,也是最难的部分!
“先生可能讲清楚,这里面谁对谁错?”
张希孟摇头,“要是臣能说得清楚,也就在宋史里写出来了……事实上这事的是非对错,连王安石也不清楚,但是有一点他清楚,只要退缩了,改革就办不成了。所以这件事就变成了新旧之间,支持与反对的站队,支持我的就是对的,反对我的就是错的。甚至反对的越有道理,就越要收拾掉你!不然的话,我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苏轼!
老朱的心头,瞬间闪过这个名字。
这位老兄就是这么陷进去的,在一个没法讲道理的环境中,试图讲理,偏偏嗓门还最大,最容易被人利用。
到了这一步,想不被针对都不可能了。
老朱不由得心中赞叹,张先生果然是功力非凡,拨开迷雾,直指核心。
其实相比起北宋,明末的争斗,才更值得玩味。
在那一团乱麻的情况下,谁对谁错呢?
曾经有人按照史书的记载,觉得东林是君子,阉党全都是乱国奸佞。
可渐渐的,有人不服气了,东林的主张,真的有利国家吗?怎么看着魏公公的举动才更合理些!
要是魏公公不死,或许大明还能多活几年吧!
但问题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就算魏公公大公无私,可是魏公公手下聚拢的那些人,就是好东西吗?
他们反复无常,贪婪无度,比之东林诸君子,又强在哪里?
指望着他们,能够力挽狂澜,挽救一个濒死的王朝?
只怕还不行吧!
而且你们说得清楚,他们是为国谋财,还是为己敛财吗?
似乎真的说不清楚了,然后再看过去,就会发现,依旧是一堆糊涂账。
在一个王朝处于末路的时候,人人都是猛踩油门的那一个。
要非说谁能拯救王朝命运,是扭转乾坤的那一位,只怕谁也说不清。
“先生所讲,只怕是要避免党争吧?一旦党争起了,朝堂混乱一片,就说不清对错了。”老朱感叹道:“这事确实关乎大明生死存亡,但是在当下,只怕还没有这么严重?”
张希孟连连点头,很显然,大明朝远远没到说不清是非对错的时候,孙炎跟胡惟庸等人,似乎有争斗的苗头,但也没有到摆开车马炮,成天争吵,撕破脸皮的程度。
但是张希孟讲这些,也不是无的放矢。因为苗头有了,不定什么时候,就发展壮大。
而且他们这一代人能处理,以后可就未必了。
把经验讲清楚,算是给后人一点借鉴吧!
“主公,虽然不如赵宋严重,但也不能等闲视之,臣以为税制和田亩改革,出师不利,一团浆糊。此时不管是拿下哪一位大臣,对哪边下手,都未必合适,或者说都会让有些人逍遥法外,逃过一劫!”
老朱一怔,明白了张希孟的意思,现在的局面,很难说胡惟庸坏得彻彻底底,或者孙炎无能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