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充实(4100)(2 / 4)

的日子可长着呢!

他们红旗生产队有个固定问活的地方,那就是村头的大槐树下。

每天都是队长提前到位,按时敲牌子砸钟,男女社员当天干什么活,到那里干,听从队长的安排分配,问活分上午和下午两次。

以前她年龄小,爸妈怕她受苦,都不愿意把她放到地头受罪,所以一般哥哥们带着,尽管以前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可时间久远了,除了一些技术性的记忆犹新外,这些生活片段已经很模糊了,不过眼前的场景却跟看电视剧似的,特别有年代感。

生产队的活它分轻重,重活一般由青壮男劳力去干,较轻的活有女社员干。

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只能干些辅助劳动,比如菜地,修沟,场院洒洒晒晒的一些轻活。

而工分也是根据劳动能力和所承担的劳动量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男青壮劳力每天八分到十分,妇女青壮六到八分,老年男劳力五分,小脚老太太大和孩子们二分到四分。

每天从学校回来后,哥哥们要去挖野菜,打猪草给生产队或者厨房,所以她就去田间地头找妈妈,也正因为此,她才能更切身的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

他们一般四点放学,要留出干活的时间,哥哥们一放学就去她的班级把她接着,背着就回来了。

回家把书包什么的一放,就要去找人问今天干啥,分配好后,打猪草的打猪草,挖野菜的挖野菜,捡柴火的捡柴火。

不同的是,猪草里也有野菜,不过都是一些老的,像是嫩的,则留给挖野菜的孩子们,一般干一俩小时吧,天就黑了。

六七点晚饭后,每家有一人拿着家人的工分本去写分,分别报出家人所从事的劳动项目和时间,记分会计将当天分值记录在工分本上,到时进行月结和年结,作为人七劳三分配(劳动力分七成,非劳动力分三成)粮柴和年终分红的依据。

他们是一个集体,是个集体就要围着他们共同的希望——土地转圈。

周末哥哥们一大早他们全家就起来洗漱,洗漱完后就要去食堂吃饭,她人小,每次都是把她放到桌子前占位置。

吃饭的碗筷都是带自家的,所有人不分大人孩子都是一大碗稀的,大人两个馒头,十岁以下一个馒头,以上也是俩馒头,咸菜一家分一碗(杜撰),如果熬的是咸糊涂,则没有咸菜可以吃。

因为孩子们打回来的野菜直接扔到汤锅里和粗粮一起熬了,这种情况下是撒盐的,所以就不会分配咸菜了。

汤不管是稠的还是稀的,她都喝不完,每次妈妈都会分给爸爸,爸爸又让给妈妈。

“我又不干体力活,没那么饿,你可是咱家的顶梁柱,闺女剩下的馒头和汤,你都吃了。”

大哥他们也觉得有道理,建国可以领两个馒头了,他只吃一个,剩下的会给爸爸以及弟弟们分了,这样转一圈,基本上他们都能吃饱,不过每次妈妈都要给妹妹留小半块馍馍给哥哥收起来。

“你妹妹吃的少,胃口小,半晌会饿,饿了你就烧点水,给她泡点吃。”

这是在食堂吃饭之后,每天妈妈都要交代哥哥的话,虽说去年的粮食还有,但能不去烧火做饭,就不去费那个事儿,况且今年开始,比较敏.感了,没人会想着给自己找麻烦。

以前跟着妈妈一起去地里,除草的时候还能挖到虫子,这虫子都攒起来回来喂鸡,现在不允许了,自然也不会再费那个事儿。

未免不打扰哥哥们去干活挣工分,丁薇就跟着赵青青一起下地。

一般而言,生产队扔圈粪,挖水井,出河工,交公粮,场院里搬抬粮袋子,夜晚看场子,秋天打夜更护秋都是青壮男劳力去做,而往地送粪,春天砸坷垃,修棉拾棉,耪地除草等等活计大都是妇女们来干。

他们一天三出勤,秋忙时有时四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