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堡子?”
“就是村,关外叫堡子,或者叫窝棚,也有叫屯子的。”
“……听着好奇怪,这都是什么名字啊?为什么要叫这些?就叫村不行吗?”
“这和历史有关系,关外原来没有多少人,很多地方都没人管,明白吧?屯子是比较高大上的称呼,算是正规的。
这个和原来历史上的屯兵政策有点联系,一般屯这种地方住着的都是大官,或者被封赏的人。
窝棚算是屯子的附属地名,就是那种给官员大户家里种地的人居住的地方,他们也没钱盖房子,就搭窝棚,时间长了就这么叫下来了。
堡(普)子和这两个没有关系,是后来才产生的叫法,是那个堡,堡垒的堡,一般一个堡子就是一个姓,是一家人。
近代那边山里比较乱,胡子绺子很多,老百姓就建这种堡子来自保,张家堡就是老张家的堡院,郑家堡就是老郑家的地盘。这样。”
“我看还有叫什么什么寨的。”杨洋插了一句。
“嗯,有,叫寨的地方不多,一般这种都是多姓混居的地方。还有一些用地名来命名的村子也差不多。”
“啥?”两个女孩都很有兴趣儿。
“呃……头道沟二道沟,二道河三道河,石头垃子,北甸子。这种。”
杨洋和廖娜都笑起来“这地名叫的,也太随意了。”
“等我有时间,去杨洋老家看看。”廖娜产生了好奇“我想像不出来那个样子,还是去看看吧,也算学习了。”
“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彦明点了点头“读书只是一个方面,人还是要靠实践来了解世界的。”
“我们那里好滴很。”杨洋表示自己热爱家乡。
“你眼里哪不好?把你扔深山老林里你也能找到美。”廖娜白了杨洋一眼。
“她家那边已经算得上是深山老林了,交通靠走,通讯靠吼,人家都住的零零散散的。”张彦明指了指杨洋。
其实杨洋虽然有些娇惯任性,但不得不说,她很韧,其实还是挺能适应和吃苦的,这也是生长环境造成的。
三个人这会儿已经回到了青华路这边,在酒店附近的小馆子里吃夜宵。
川渝两地这种小馆子江湖菜特别多,都是通宵的,也有烧烤。
条件很简陋,就是在路边搭个棚子,或者干脆就露天的,在马路边上摆桌椅。也有店面,但店面很小,基本上就是个仓库加厨房。
三个人坐了一张桌子,安保员们坐在另一张桌。
吃的也是这边的普通特色,青蛙,泥鳅,田螺……这几样张彦明一口都不敢碰,就是看她俩吃。
当然也有别的,羊肉串,烤苕皮,鸡腿鸡翅,鱼,烤茄子韭菜辣椒。张彦明还叫炒了个回锅肉。
只要你要,一般什么都能给你弄出来。
吃夜啤是这边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或者说市井的生活方式,和打麻将差不多。
来这边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你会错误的感觉,这边的人好像都不用工作,每天就是麻将,夜啤,唱k,酒吧。
越到晚上越热闹越活跃,感觉好像不需要睡觉一样。
“你家那边没得班车吗?”廖娜问杨洋。
“有,”杨洋点了点头“要等,少的很,也不晓得好久来,基本上就是走,反正也没得好远。我那黑儿和同学都是走起哩。
有自行车,也有摩托车。
后来上班我骑摩托车,帅不帅?那黑儿骑摩托车还是很帅的哟,女娃儿很少骑辣个。”
“有商场没得嘛?”
“没得,有店店儿,吃的喝的都有卖。”
张彦明就笑“农村,一共就那么点人家,你去那里开商场啊?小卖店就完全满足需求了。”
“我们那里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