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逸第二次见到武瞾,倒还真是在武家,可以说当时的他闲来无事,算是当时的一帮纨绔朋友,也就是程处默之流那是说见到有所谓的“美女出没”。
这到了之后罗逸才反应过来,他们指的居然是武瞾的姐姐。
而虽然这时候的武瞾也是美人胚子,但是毕竟年纪太小,这些个家伙都还看不上。
只是罗逸和武瞾毕竟在罗府见过一面,此时也是亲自说了几句寒暄的话。
而罗逸看得出武瞾也有些紧张。这次她和姐姐出来,看样子更多的是许久没来长安,特意是来踏青的。
罗逸知道武瞾的智慧不容小觑,又或者说她的脑子真不是一般的灵光。所以罗逸可不敢轻易小看只有十岁的武瞾。
就是武瞾,也就是未来的武则天,罗逸心里是真的由衷的佩服。这是在她的权谋之术。
很多人好奇武则天最后为何把皇位还给了老李家,其实在罗逸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一个经典的帝皇权术问题。
认为武则天会纠结于传位李家还是武家,这也太小看武则天了。
武则天如果真的这么蠢,她根本做不了华夏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
事实上,武则天本来就是想要,在自己死后,把皇位还给李家的。
困扰她的是,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在自己死后,才把皇位还给李家。
把皇位还给李家不难,但是加上“在自己死后”这个前提,
而不是自己还活着的时候,问题就变得复杂多了。
某种程度上说,这两者是很矛盾的。
那武则天是如何以她过人的政治智慧,来解决这个矛盾的?
我们都知道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为了长期利益放弃短期利益。我们“预期”到做某件事长远看是划算的,我们才会忍受暂时的不舒服。
对长期利益的“预期”,是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武则天作为君主明白主动引导,官员和老百姓的“预期”,的重要性。武则天逆势而为,改朝换代,自然激起了众人的不满。对抗要冒杀头的风险,众人想要对抗,总得先掂量一下,反抗的成功率。
如果武则天最终是要传位给李家,那不值得冒掉脑袋的风险马上就动手。因为马上就反抗的人,都被武则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了。武则天知道,大多数官员,是反对她改朝换代的。但是,她又不能把他们都杀光。
一来,她没有那样的能力。
二来,杀光这些人,就没人给她干活了。
所以,她要尽可能团结大多数。
一方面,把坚决反对她的人迅速杀死,以绝后患。
同时威慑那些温和的反动派,断绝他们迅速复辟的念想。
另一方面,打一巴掌再赏一甜枣,让他们知道,皇位最终还是李家的,只需要多忍耐几年就可以。
武则天对大臣们说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
这样一来,大部分人就不得不妥协。
如果马上就反抗,那立刻就会被诛杀,即使李唐复辟,自己也捞不到好处。如果耐心等待,天下终归还是李家的。
武则天称帝时候,已经六十七岁。李世民和李治,五十多岁时就去世了。
众人大多预期武则天活不了几年,不值得为这几年,白白送上自己性命。
万一武则天真的传位武家,武家的继承人那么脓包,等女皇死后,众臣再动手也来得及。
当年吕后专权时,吕家也曾嚣张跋扈。吕后一死,不费吹灰之力,诸吕就被平定,这样的先例人人都知道。
况且,武则天基本上是不可能传位给武家的。大臣们都知道,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