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朱元璋即将攻打滁州,双目顿时灿若星辰,自语道“滁州乃是渡江关键,看来他的真正目标是集庆。金陵千古帝王之都,这打滁州的意思,必是冯国用这人的主意了。不过这也这符合我的想法,既然已经走到滁州,看来时机差不多了!”
朱元璋将军队驻扎在离滁州约莫二十里外的一处隐蔽之处,第二日便派出探子前往滁州。这日傍晚,进城打探的探子回来了,城中兵力已经大体上探清,只在三千左右。滁州虽然是易守难攻,不过他手里有冯用这般良臣,有智勇双全的徐达等将领。最重要的是,他手里握着两万多的人的力量,是以对于滁州,他比往时任何一战都更有信心。
朱元璋并不打算立即攻打滁州,他又派人前去打探附近义军和红巾军的形势,才决定进攻计策。因是冬季,就算是正午时分,太阳不过中天,早已西斜。朱元璋走在阳光之下,见众将士闲着时也在互相切磋武艺,心道“有如良师,何愁天下不得?”不过这些将士,都是他的属下,心中不由一正得意。正在这时,一个白衣书生向着军营走来。
朱元璋心中警惕顿生,他驻军在此,可谓是极为隐蔽,这人是如何找到这里的?他来这里的目的又是什么?带着一肚子疑惑,朱元璋向着营寨大门走去。
那便白衣书生走到寨门处,便被守门的兵士给拦住,喝道“来者何人?”
那书生答道“在下姓李,是来投军的!”
守门的兵士听了,仔细的将这书生给瞧了一遍。这书生年纪约在四十左右,国字脸,身材中等,虽不是弱不禁风,但也不见多健壮。是以这守门卫士道“看你就是一读书的,拿笔杆子你能拿动,但是拿刀拿剑怕是不能了,你还是回去好好读书,考个秀才,老老实实的去教书得了!”
此语虽然说得体面,但实际上却是看不起这书生。这书生闻言,非但不恼怒,竟然还轻声一笑,道“多谢兄台提醒,不过在下已经打定主意投军,还请成全!”
那守门的卫士闻言,心中甚不耐烦,正要将书生赶走。却在这时,朱元璋来到寨门前。那守门卫士见朱元璋到来急忙行礼,站在一旁不说话。朱元璋却是看了书生一眼,这书生给他一种卓尔不群之感。他道“这位朋友真的要投军?”
书生微笑点头,那守门卫士喝道“既然要投军,见了镇抚大人为何还不行礼?”
书生向着朱元璋鞠了一躬,举止甚是优雅。朱元璋道“你是读书人,便先为我做些掌管文史书籍的活儿吧!”
书生闻言,双目顿时一亮,道“镇抚平时在军中也读书么?”朱元璋点头,道“以前家里穷,读不起书,如今有机会,自然是会读上一些!”
书生点头,跟着朱元璋走进营帐。朱元璋的住处,果然放着许多书籍。朱元璋道“你先写几个字我看看,若是可以,以后文书之类的活,都由你做了!”
书生点头,走到桌子边上,磨墨、铺纸、运笔一气呵成,带着一种韵律,令人赏心悦目。朱元璋虎目发光,叫道“好字!”
书生闻言,只是微微一笑,道“镇抚大人过奖了!”
朱元璋摆手道“你不知道,在这军营中,没一个人的字写得有你的好,就是冯先生,也不如你!”
书生道“镇抚大人说的冯先生可是妙山的冯用?”
朱元璋目光一闪,这书生来时,他便生出警惕,如今他竟然连冯用都知道,可见不简单,心道“且将你留下,看看你要做什么。”朱元璋点头道“正是此人,对了,你先将我这里的书给整理好!”
朱元璋说完,便离开了。待走了一程,朱元璋一拍脑门,苦笑道“我怎会如此糊涂,竟然连他姓甚名谁都没问?”
朱元璋正要回去问那书生姓名,却在这时,郭宁莲自他身后走来,笑道“怎么,就这两天,镇抚大人就闲不住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