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求贤若渴(2 / 2)

响因子。

姜大邺却不在乎这些,他只想把自己所有的科学基础知识,分阶段性,一步一步的刊登在上面。

他只要求国人认同,不在乎西方人的眼光。

就现阶段而言,sci论文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论文。

你说你的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却没有sci论文来证明,是缺少说服力的,是很难得到学术界圈内人士认可的。

足见,sci论文地位之高。

发表sci论文不仅要求科研搞得好,而且必须还得有一个好的英语功底。

这是在国内是最不容易发表的期刊。

sci论文本身来说,华夏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

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华夏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

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的。

虽然这是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把天赋和时间浪费在学习毫无用处的语言上,这明显有些得不偿失了。

虽然使得华夏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

但也制约了华夏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

间接的也让教育部门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外语上,让许多数理化方面的天才学生在半路上腰折了。

姜大邺创办这个纯中文的科学期刊,就是想让更多潜在的天才被发现,被重视。

《巨匠》每半年一次的评审活动,会选出一批获奖者,并且刊登在人民日报和各地方的主要报纸上。

获奖者可根据论文的等级得到巨额的奖金。

论文等级分五个档次,特等100万人民币,一等50万人民币,二等10万人民币,三等5万人民币,四等1万人民币。

这些奖励金额,以后会随着华夏的发展不断增加。

“只要你敢想,你敢写,你敢寄,我就敢给!”

这就是《巨匠》口号,低俗,铜臭味十足。

为了宣传《巨匠》,姜大邺什么也不顾别人怎么看了。

在全国范围的主要报纸上和学术期刊上,他花费了2000万人民币,买下了整整一年的广告位,就是为了宣传《巨匠》。

他还把二氧化碳制冷压缩机和“皇者纤维”技术论文都放在了《巨匠》第一个月的期刊里,希望能有点效果。

他要让国内所有的科学研究人员,或者是高天赋的学生才子们注意到,有这么一个纯中文的科学期刊在等待着他们。

不管是那些人是想着发家致富,也或者是想着名扬万里,姜大邺都不在乎。

他就只求大家在投稿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巨匠》。

华夏众多期刊做不到的事,他姜大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巨匠》抬上去。

这已经不仅仅关系到他的颜面,也是为他后面的全面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毕竟是死的,只有学会了才能灵活运用,才能不断的发展黑科技。

姜大邺可不想自己也变成一个书呆子,所以求贤若渴的他,才把《巨匠》抬出来,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