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节-下乡(1 / 3)

李白董可妍 华表 3355 字 2021-01-14

进山没多久,鳞次栉比的建筑迅速变得稀疏起来,路边一面是陡坡,一边是嶙峋的岩石,参天树木遮天蔽日,有时候还能看到成片的竹林。

堪堪容许两辆车交会的双向单车道格外空旷,来往车辆很少,大多是皮卡,微型面包和背着大水桶的中巴车。

从南明县到缑城的山路虽然难走,但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却是最近,如果走路况较好的高速,就得绕上一大圈,花费不止一倍的时间。

李白开出来的大奔是新车,车况自然是好的。

如果换成那辆桑塔纳2000老爷车,城市里开开还行,万一半路上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恐怕找辆拖车都麻烦。

nt63s在蜿蜒的山路上也极为适应。

山区气温比人口密集的城区凉快的多,沿着盘山路绕过一座又一座山头,连车载空调都不用开,阵阵凉风就会自然而然的涌入车内,炎炎夏日的闷热自动全消,让人忍不住想要好好睡上一觉。

在山路上不断来回的中巴车是私人承包线路的客运车辆。

作为山区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常年往返在这条路上的老司机驾驶技术一流,与大奔交汇时,总会主动按响一声喇叭,既是招呼,也是提醒。

山间行进,喇叭不能停,超车要响,交汇要响,过弯道时无论前后有没有车,都得响一下。

途中分布着一些补给点,可以加油加水,或者吃上一口简单的泡面。

往来车辆还不足以支撑起更多的服务和营生,能够有东西吃就不错了,至于大鱼大肉什么的,纯属想多了,如果有这样的手艺,还不如下山到城区里去开个馆子,绝对能够挣得更多。

在外打工更容易挣到钱,以往在路边挂着停车吃饭牌子的小店如今都很少见,只剩下一些依稀能够看出往日辉煌的断壁残垣。

大自然的修复力极为强大,一旦失去人气,五六年的功夫,人造建筑就会迅速衰败成遗迹。

大奔跟着一辆中巴车驶入地势平坦,足以停下三四十辆车的补给点,自备的卤菜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铺满碎石的地面摆上一张折叠桌,放下两张折叠凳,把车载小冰箱里的卤菜一一拿出来,堆满桌面。

噗哧一声抠开易拉罐,两人互相碰杯,一人一双筷子,一口菜一口饮料,山景佐餐,凉风习习,美滋滋。

老陈头手上的是青啤,李白手上的则是健力宝,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中途休息的中巴车乘客看着两人安逸的阵势,无不眼巴巴的直流口水,几个小孩都快要馋哭了。

倒是老陈头大方,将卤菜分了一些给那些带孩子的,就当是解解馋。

至于其他人,两人自备的食物虽然不少,却远远不够那么大方。

停下来的客运中巴车前后轮毂散发出淡淡的白色水汽,加装在车顶的铁皮大水桶会通过细长管线往车轮内侧的刹车组件滴水,以降低频繁刹车产生的高温,避免失灵。

弯道和路口需要减速,尤其是常年往返于这条山路的车辆,刹车组件会消耗的格外厉害,即使有这样的滴漏装置,也只能稍稍延长一些使用寿命罢了。

这样的改装以往只有在专门跑长途的重型货车上才能看到,但是在这里,客运中巴车上早已经是家常便饭,成为了每一辆车的标配。

从离开南明县的三个小时后,一条细长蜿蜒的岔路出现在奔驰车的前方,仅仅几十米开外,就消失在弯道的尽头。

时不时盯着手机屏幕的老陈头再三确认了电子地图的导航指示,指着右边的岔道连连说道“右拐,右拐,马上要到了。”

山里的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面,更加狭窄,仅容一辆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