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第322章 拉一笔大单子(2 / 3)

再世权臣苏晏 天谢 4214 字 2021-01-01

如此,指责别人总是很容易,轮到自己上了就各种权衡利弊找理由。众臣踌躇之际,一个出乎意料的人物站了出来,竟然是区区五品的通政司参议崔锦屏。

崔状元自从在跪门案时偷偷站队太子党,私下给蓝喜通风报信、名单,就一直在忐忑地等待自己是否押对赌注。一波三折后,太子终于回朝,可先帝却崩了。

这下知晓他功劳的只有蓝喜一人,蓝喜对此却像彻底遗忘了似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许是感觉到危机,知道自己与太子的亲近程度远比不过东宫旧人,蓝喜在司礼监这个宫内权力旋涡中低调了许多。昔日的大太监,如今变得谨小慎微,像只蛰伏起来的秋螳螂。

没有內侍的帮腔,崔状元总不能厚着脸皮,自己跑去向刚登基的新帝邀功。

眼看着从龙护驾的官员一个个青云直上,崔状元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自然就想到了如今已贵为阁老的苏晏,希望对方能看在同年、同盟兼朋友的份上,提携提携他。

于是前阵子,他找了个由头,拎着贺礼登门拜访苏晏,想谋个出路。结果连门都没进——苏小京把他当无数个求官人士与“门下走狗”其中之一,毫不客气地打发走了。

“我是苏大人的同年。”崔锦屏解释。

苏小京翻了个白眼“半个京城的人都自称是我们家大人的同年,一个个都像你这样拎着礼求见。”

崔锦屏也知道这小厮言辞虽然夸张,但也说明求官的人多,无奈道“我不一样,是你们家大人的好友。”

苏小京笑了“另外半个京城的人则自称是我们家大人的同乡、好友甚至契兄弟。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该努力念书的念书、该老实当差的当差,别再打我们家大人的主意了!”说着“砰”一声关上门。

崔锦屏没辙,从门缝里把拜帖塞进去“等等小哥,回头苏大人回来,麻烦你把这拜帖给他看。”

苏小京拾起拜帖,朝上面的“参议”两个字撇了撇嘴,随手丢进了门房的柜子抽屉里。那里面的拜帖整整装了三个大抽屉,绝大多数都是中低阶官员的,小京也懒得整理,把它们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

崔锦屏失望地拎着礼物回了家,等待两日没有音讯后,决定亲自找苏晏谈谈。他先是去了吏部衙门,没找到苏晏,说是去文渊阁了。那是内阁办公之处,崔锦屏借着呈送各地奏本的差事,进入文渊阁,还是不见苏晏,据说被圣上召进宫去了。

如此阴差阳错各种遇不上,使得崔锦屏生出了一种错觉——苏晏在疏远他。至于是真把他当做了烦不胜烦的求官者,还是入阁后眼高于顶,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而言之,他得自力更生,在新帝面前搏个青睐,或许妖书案会是个好机会。

可惜他又一次失望了。朱贺霖的眼神从他身上扫过,皱起了眉,仿佛在说这谁啊,有没有点分寸?

崔锦屏也知道,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还没吭声呢,自己区区一个五品就想出头,不仅唐突,还显得自不量力。但他已经顾不得了,必须找到一个突破点,才能打破眼下的瓶颈,开辟自己仕途的上升通道。

侍立在旁的成胜见状,忙俯身凑到朱贺霖耳畔,提醒道“这是通政司参议崔锦屏,与苏阁老同一科的状元郎。”

这么一提醒,朱贺霖有点印象了,当年恩荣宴上“龙跃金鳞会有时”的那个,官职不大,傲气不小。听说与苏晏有些私交,但因苏晏近年常出外差,倒也不见得两人有多亲近。

尽管朱贺霖看沈柒不顺眼,也不得不承认锦衣卫才是办理此案的最佳选择,故而从未考虑过交给其他人,更别提一个突然跳出来毛遂自荐的普通官员。

他记起苏晏曾说过,当初他的那篇《祭先妣文》能及时印在邸报刊行天下,打赢一场舆论战,崔状元从中出了力。看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