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 唐代男人的裤子(1 / 2)

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男人所穿的裤子为

袴·裈

唐人下身所穿的裤,分为「袴」和「裈」两种,与今日之「裤」所指不尽相同。初唐颜师古所注《急就篇》之「袴裈」条下说「袴谓胫衣也,……袴之两股曰襱。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可见袴是套穿在外,裆不缝合的外裤;裈则是穿在袴内,合裆贴身的里裤。

在唐代完整的衣物清单中,多裈、袴并举,袴有单有夹,裈则主要为单。按奈良文书中的衣料尺寸,单裈用料为夹袴的一半略少,可见长度大略相当。正仓院所藏实物中,裤类可分为开裆和有裆两大类,即分别为袴和裈。

阿斯塔那和甘肃花海曾出土开裆锦袴和绣袴,按墓中文书,也均题为「袴」。晚唐五代雇工契中,还大量出现「裆」一词,如「春衣一对,汗衫一领、裆一要(腰),皮鞋一两」一一,则指的是一种发放给工人的合裆裤,与裈类似。

由此想到,在中国历史上裤子的发展进程

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裤子的发明不可谓不是一个巨大的壮举。本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腿是极其容易受伤的,而且也很容易受到寒气和湿气的影响。

这裤子的发明,解放了原始的那种,大家把一块布围在腰间的着装习惯,事实上,把布料围在腰间或者是从头部那里套一块衣料,都不如裤子来得简单。

裤子的作用,不仅能够保护两条腿不受伤害,还能很好的遮蔽隐私的地方,让人们的活动更加方便。

男人们是干苦活的主力,而女人们则负责养家生孩子的责任比较重大,所以男人们是最先开始穿裤子的。对于男人们来说,这裤子简直就是下地干活的一大利器。

天气的冷热变化都可以在裤子的厚薄程度上有所体现,而且,裤子为了方便人们,所以故意做成现在开裆裤的那种形式,为的就是在保护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舒适。

开裆裤开口的地方,缝着一根带子,想要上厕所的时候,只要把带子拉一下,就能让这个口子露出来。

一开始,这种裤子只在贫民中十分流行,而皇室们由于并不用下地干活,而平时也比较闲散,所以对这种裤子的需要并不是太高。

据说,直到有一个皇帝,他的宰相希望他能够多多宠幸他的皇后,只有多宠幸皇后,少宠幸后宫的那些妃子,皇帝的后宫才能更加稳定。

而这个皇帝确实花心,他经常对自己的服侍小侍女动手动脚,而当时小侍女们的衣服,多是裙子,只要一掀开衣服,就能让皇帝更加为所欲为。

据说,为了限制皇帝的种种行为,所以宫内专门有人设计了一款裤子,让陪伴在皇帝身边的女人们穿上,这种裤子脱起来十分麻烦,不仅要解开好几个扣子,而且还要把带子解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皇帝动手动脚的可能性。

后来,随着裤子的发展,逐渐有了那种没有口子的裤子。没有口子的裤子,由于不能像开裆裤一样,解开带子就能方便,所以这种裤子在穿脱方面要简易得多。

那时候流行在腰间寄一个腰带,而这腰带更好就有控制裤子不要往下掉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裤子,正是现代人的裤子的雏形。

而女人们,由于裤子的方便,也渐渐倾向于穿裤子。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穿裤子的机会,只有皇亲贵族,才有机会穿裤子。而这种裤子一般为外穿的,十分讲究。

当时做裤子的人,多学习西域的奇特文化,在裤子上绣着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图腾等。裤子的样式少,而且专门给爱美的女人穿的裤子的产量也少,毕竟并不会有那么多人凑巧都了解西域的文化,制作出精巧的裤子出来。所以这种裤子,一般也只有皇家的妇女,才能消费得起。

随着裤子的不断普及,裤子也自然变成了一种阶级的象征。男人们的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