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造势(2 / 3)

得真完全被淘汰了。

燕京新区的公司注册量,也从零到一千家,仅用了不到半天时间,一个星期就突破了两千家,国内各行各业,无数人摩拳擦掌的奔向燕京新区,就如同当初国内无数人涌向鹏城一样,无数人想要在这里实现淘金热!

哪怕这时候的燕京新区,都依旧是一片空地,所有的一切都还停留在图纸上,可这股淘金浪潮却已经开始出现。

燕京新区内的那些老街门店,一夜之间变成了各个公司的招牌,无数国字号的基建公司,还有行业内的翘楚,都蹲在这边办公。

因为实在是赚钱啊,大笔的资金开始流过来,每天光收到的建立各种项目总部的大订单,都够让人疯狂了。

恍如一夜之间回到那个九十年代的场景,无数人为之疯狂,现在的燕京新区就是如此,不仅是各大银行、证券、投行、科技公司跑过来,早就收到风声的奢侈品行业更是从全球各地倾巢而出。

卡姿亚那边入场的早,还拿到了一块地,是燕京新区规划的“新城路”街上,虽然价格高的吓人,但好歹拿到了。

其他那些奢侈品牌,现在就是想买地都买不到,尤其是规划的号称跟“第五大道”一较高低的燕京新城路上面,不到两千米的街道两旁,一座一百平米的店面地价,已经被炒的破三亿,就算如此都有价无市!

至于金融中心街那边,更是竞争惨烈,几大行财大气粗还算吃得消,直接拿下了地,避免被薅羊毛的情况,其他那些地方小银行,未来只能租赁场地了。

可不来却没办法,眼看着燕京新区的火热,无数的行业领头羊都在这边办公,不来这里就相当于放弃了市场,就算再贵,也只能在这边硬撑着!

楚科技术前期入场早,拿下了多块地,避免了被割韭菜,不然那二十一亿美刀,少不得要花费一笔巨资,在收购土地上面。

但燕京新区这些措施,却是立竿见影的,原本刚刚成立,一穷二白的新区管理会,账户上瞬间就多了高达百亿的资金,足够让新上任的于霆铮大展拳脚了。

于霆铮在新区上任,颇为的低调,甚至媒体方面都没有太多报道,既没有出席任职会,也没有面对媒体放出豪言壮语,只是带着从经开区过来的几个人,还有新加入杨士航等人,将燕京新区的管理会架子搭了起来。

而于霆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签署项目协议,然后推进几个重点项目的开工,包括整个新区的道路规划、金融中心街跟燕京新城路的开工,第一天入职就签署超过十七个项目,跟国内多家银行、基建公司达成协议,放出去超过四十多亿资金,无数人都见识到了这位新上任负责人的雷厉风行,几乎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楚科技术的总部项目,自然也是重点,于霆铮自然也是跟的很紧,特意跟楚科技术签署协议,并且将出席签约仪式,这也是于霆铮公开露面,对于楚科技术的支持几乎是溢于言表。

楚科技术对于霆铮支持,于霆铮也投桃报李,亲自上阵支持楚科技术,这件事自然吸引了各大媒体的注意。

实际上这段时间以来,不知道多少媒体跑到了这边,新城区面积才多大,老街道上晃悠的记者,都快赶的上居住在这边的人了。

甚至国外媒体跟记者,跑过来都不知道多少,刚开始还让人感觉新鲜,几天过去就没人关注了,不过那些记者倒是兴趣盎然,对于居住在新城区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可能不太关注其他的,倒是这段时间那些老破旧房子,被来自天南地北各种口音的人抢着要。

原本没人要的破旧房子,现在似乎成了金疙瘩一样,只让人感觉世事无常。

而那些国外记者,则记录着眼前的一切,尤其是bbc电视台,更是派出了庞大的采访团队,他们都可以想到,未来制作出一期关于燕京新区的纪录片,绝对能吸引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