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理想开始的地方(3 / 4)

千金谋势 李恕恕 5187 字 2020-09-24

后趁乱刺杀殿下,幸而我们早有了防备,没让他们得逞,很快便控制住了局势。”

太后点了点头“那个向我们燃烟示警的人,查得怎么样了?”

董重道“已经派人去核查过,赵同在承州参军,是守城门的什长。他父亲曾经任职博州文封县县尉,名叫赵永清,但是十多年前就病死了。赵同年少时家道中落,为了养家,弃笔从戎。赵永清生前给赵同定过一门亲事,是博州赤封县主簿沈惟良的女儿。”

“这次是赵同回家探亲,去岳父家接女儿,回家的路上碰上了刺客才向我们燃烟示警。至于他到底是怎么知道刺客的刺杀计划的,还没来得及说就又昏了过去,等他醒了我们才能知道了。”

太后道“这么说来赵同还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了,只是时运不济,家道中落了。等他醒了,问清楚要是没什么可疑的,就给他安排个好点儿的职位。”

中书侍郎姚厚德道“是。”

董重又道“殿下是到了博州以后临时决定游澄湖的,聚集这么多刺客提前埋伏在湖里,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想必是一路跟随我们的船队伺机下手。殿下,这件事情一定要深究,查出幕后策划之人,辨认清楚那些刺客的身份,搜捕他们的同党和家属,株连九族!”

吏部侍郎魏可宗忙道“匹夫之怒,血溅三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殿下,您不畏人言,代天子执掌朝政,是不忍心百姓受苦,仁德兼济天下。那些后宅内院的老幼妇孺对刺杀之事毫不知情,他们何其无辜?株连之法太过残忍,有违殿下仁者本心,请殿下体恤百姓生存不易,免去株连之责。”

姚厚德也道“伊尹以仁德治国尚且受人猜忌,殿下若是大行屠戮之事,只怕将永为世人诟病。”

董重眉头紧皱“难道就这么算啦?以后岂不是都要”

太后摆了摆手“算啦,自从皇帝成年那天起,想我死的人就太多了。杀了这些别有居心和鼠目寸光的人倒没什么,惊扰百姓不得安宁却不是我的本意。幕后主使之人,株九族;刺客和同党,有一个算一个;其他的,就算了。”

“是”众人应声退下。

赵学尔听这些人说了一回话。

除了那个穿铠甲的人说她家的事情听得比价清楚,其他的都不是很懂。

只知道那个贵妇人十分厉害,这些当官的人都要听她的,她杀了很多人,也救了很多人。

赵学尔见他们往外走出来,赶忙跑回小隔间里坐好。

伺候在太后身边的侍女道“殿下,赵同的女儿已经醒了,在外面候着,您可要见见?”

太后喝了口茶润润嗓子,点头道“嗯,让她进来吧。”

这侍女往外走去。

见外面的宫女太监们都行色匆匆地收拾着东西,乱成一团。

她便耷拉着脸,不高兴起来。

她把赵学尔牵进屋里,对太后道“这些人真是,到了外面就没有规矩了,跑来跑去地不成体统。”

太后道“算啦,临时改变行程,时间是紧促了些,不要叫掌刑的人知道,不然他们一个个儿的又要挨板子了,你私下里说说他们就行了。”

侍女牵着赵学尔来到太后面前,轻声道“快给殿下行礼。”

赵学尔呆愣楞地站在那里不动,她不知道要怎么行礼。

太后也不计较她无礼,招手道“过来。”

赵学尔乖乖地走到太后跟前。

太后问道“你们昨天怎么会在澄湖边上?”

赵学尔道“在湖边等船。”

太后道“那怎么不在码头等?”

赵学尔道“码头那里太冷了,芦苇垛那里暖和。”

太后道“那怎么不去住客栈?”

赵学尔道“我不知道。”

她只知道是父亲带她去芦苇垛底下过夜,却不知道为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