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高得多。
如果有的选择,张军宁可不当皇帝,开家大型的娱乐城,绝对也能赚个盘满钵满,而且日子还过得很舒坦,至少比做皇帝要舒服得多。
做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南方闹水灾,北方又闹旱灾,西川地龙翻身,那一样不要花费巨资赈济灾民,调拔物资前去。
再加上边境上也不太平,虽然震慑住了金国和西夏,交趾等国,可是小的冲突和战斗,却是从来没有停过。
杜云虎带着军队驻扎在交趾境内,当地民间的武装,时常都会对他们进行偷袭,一旦得手便跑了,一次死伤的人虽然不多,但耐不住次数多了之后,累积的伤亡人数就多了。
这种事情,交趾的朝廷是肯定不会承认,是他们指使的,所以杜云虎也拿交趾的李朝没有办法,除非彻底的推翻交趾李朝,将交趾的版图,并入大华帝国。
可是张军却知道,推翻了李朝,将交趾版图并入大华帝国之后,仍然是要启用交趾的本地势力,治理交趾,而且,这种情况会更加的激烈。
原来的历史上,明朝时曾经将交趾收复,纳入统一管辖。
1400年,交趾陈朝被胡氏篡位,陈朝遗臣到明廷,控诉胡季犛父子“弑主篡位,屠害忠臣”,要求明朝出兵“擒灭此贼,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子孙”。
1406年明军南下,在交趾境内推进十分顺利,最终决定性战役是咸子关之战。
胡军溃败,大批兵士溺毙於该处河流,无数船只及军粮沉没,胡氏父子败逃,最终被明军俘获,胡朝灭亡,领土被明朝收复。
胡朝亡后,明成祖下诏,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交趾原本的陈氏王室著想,“期伐罪(指胡朝)以吊民,将兴灭而继绝”,并打算对“久染夷俗”的越人“设官兼治,教以中国礼法”,以达致“广施一视之仁,永乐太平之治”。
明廷又以陈朝子孙被胡氏杀戮殆尽,无可继承,于是在交趾设置交址都指挥使司、交址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
交趾重新回到明朝统治以后,明朝政府为了使隔离了四百多年的交趾居民,尽快和内地过同样的生活,接受同样的教育,尽快唤起他们那已失去多年的中国人意识,在交趾各地兴建学校,教授儒学,选拔优秀学生赴京师,到相当于国立大学的国士监学习深造。
并教他们当时中国风俗习惯以去他们感染了的蛮夷习俗。还同内地一样,进行了户籍调查,并为他们作了户口。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由于当地官员并不注重安抚当地老百姓,在明朝统治期间,叛乱不止,甚至有张辅的二次南征,不过在永乐帝期间,局势还是可以掌控的。
直到明成祖去世,局势发生了改变。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即位,次年明仁宗去世,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皇帝考虑到“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便允许撤兵。
黎利“得胜”后,就发布阮廌所起草的《平吴大诰》,称他自己的抗明斗争是“仁义之举,要在安民,吊伐之师,莫先去暴”
这种话好像这么熟悉,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也是这个德行,提出中越两国是“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因而有必要脱离明朝统治,自行建国,于是建立后黎朝。
其后,明英宗正统二年,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黎利亦不愿与明朝为敌,从此直到崇祯十七年明亡,始终奉明朝正朔。
一直到清朝,交趾一直是中国的属国,直到法国占领交趾成为殖民地,交趾从此再也没有纳入中国的版图。
正因为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张军才有点难以下定决心,彻底的解决交趾,将交趾纳入大华帝国的版图,毕竟这对于国力是非常重要的。
除非将交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