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在听过此人的这番见解后,账内众人的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有那人身边,明显和那人关系不错的军官稍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同意此人的见解。
至于账内那十来位发虚夹白的都尉,更有好几人流露出些许不屑,好像在说这点东西,是个人都能看出来。
但很快,那几位傲慢的都尉也将面色一敛,望向那青年军官的眼神,甚至带上了些许匪夷所思。
而造成这几位秩比二千石,手握五千兵马的将军如此‘前倨后恭’的,是那青年将官手臂处系着的,脏的都有些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布条。
——黄色!
汉官制官员秩中二千石以上(三公),金印紫绶;比二千石及上,银印青绶;比六百石及以上、比二千石以下者,铜印黑绶;六百石下,铜印黄绶。
而在军队当中,军官将士都着军袍甲胄,随时准备作战,自然不可能在身上,系一条着表明身份地位的绶带。
那在战斗时,军卒如何判断迎面走来的,是和自己一样的大头兵,还是秩二千石的都尉呢?
答案,便是那青年军官,以及账内大半人手臂上系着的布条。
军中都尉及以上的将领,在官制中都属于比二千石及以上的等级,校尉则为千石。
对应汉官制中的绶印制度,在军队日常作战时,都尉及以上的将领都会在手臂上,系一条青色布条,校尉则系黑色布条。
而率五百人之队率司马,秩四百石,刚刚好卡在了‘比六百石黑绶’的涵盖范围之外。
所以在汉室军队,一位手臂上系着黄色布条的人,几乎可以确定为屯长以上,队率司马以下的军官。
而在此时,账内这六七十号人中,能在手臂上系着黄色布条的,只可能是队率司马!
这一级别,是汉室军队中十分微妙的点。
绝大多数功侯子侄、外戚子弟,入伍后的都是从队率司马开始。
而寻常百姓入伍从军,凭武勋所能到达的天花板,也恰恰是队率司马。
倒也不是说,汉室有什么关于‘寒门子弟不能做队率以上军官’的条令,而是从队率司马以上的校尉一级,军官就会具备绝对意义上的自主指挥权。
这也是为什么‘队率’一级,会成为豪门子弟的、寒门子弟天花板的原因。
勋臣、外戚子弟,能被家里安排到军中的,大都是从小习读兵书、磨炼身体的精英,本身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但在毫无战场经验的情况下,不太适合有太大的自主指挥权。
而寒门子弟之所以会在‘队率’一级停下升迁的脚步,也恰恰是由于校尉一级,拥有绝对自主指挥权。
——能从大头兵一步步爬上来的,自然都是军中的勇士、翘楚!
但寒门出身的标签,必然使得这些真正的勇敢者,在先天、后天条件上有一定的缺陷。
身体素质的缺陷还好说,多吃点肉,在军中磨练几年,总能跟上来。
但军事战略素养方面的欠缺,却是寒门子弟入伍从军道路上,几乎无法跨越的一道鸿沟。
这也是为什么汉室,会有‘校尉者,将官世家之始’这种说法的原因。
——能达到校尉级别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具备一定程度的战略认知!
而这样的人,就算没能为后代留下片竹兵书残卷,光是其自己一生所总结出的战略认知,也足以让后代突破‘校尉’一级的鸿沟。
所以在汉室军队当中,校尉一级开始,才会被视作‘希望之星’,成为都尉、将军们眼中,前途不可限量的乘龙快婿。
而与之恰恰相反,仅比校尉低一级的队率司马,在都尉、将军级别的高级军官眼中,和大头兵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非要说有什么区别,那也就是相比起一般大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