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2章 偶有所梦(2 / 4)

‘钱’了。

早在去年,意图通过粮食保护价政策垄断关中粮食市场,从而获得‘微薄’利润之时,刘弘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粮食保护价政策得利润虽然不高,但‘贸易量’,实在是太大了···

道理很简单做生意,尤其是做垄断生意,那是要本钱的~

还得是大本钱!

具体到垄断大半个国家某一市场的大生意,所需要的本钱更是大到令人发指!

就拿关中的粮食市场来说,刘弘要想达成完全垄断,就需要保证每年都有二百万万钱以上得资金储备,用于秋收后得粮食收购。

这还只是垄断粟米,还没把产量近乎相等得宿麦计算在内!

等将来,宿麦也成为粮食保护价政策得一部分,这个数就得立刻乘以二。

四百万万钱得资金储备···

刘弘非常确定即便是在原本的历史上,武帝爷发动汉匈全面战争之时,汉室府库存有的现金,也未必能达到四百万万钱!

对于刘弘而言,这也同样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为了缓解现金短缺的问题,刘弘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在竭尽全力回收钱币得同时,尽量得避免现金外流了。

朝堂俸禄不用多说,自古以来都是粮米;地方官府从农税中截留的‘行政支出预留款’,也同样是粟米。

这着实让刘弘伤了一番脑筋。

最后,刘弘再次将一个本打算将来推出的计划,在现在这个尚未成熟得时间点推出,才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金铜兑换!

贵重金属之间的兑换,或许在后世人看来有些奇怪,但换个角度想,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在汉室,金确实是贵重金属,但铜却并不是单纯的贵重金属,也同时是通行货币的主要原材料。

所以在汉室进行金铜兑换,实际上就理解成在后世,拿纸币购买黄金。

而黄金在汉室,也同样比后世更具备实际意义——除了是贵重金属,黄金还是此时必不可少的随葬品!

汉室上的皇帝,下到黎明百姓,都有在墓穴中陪葬黄金制品的习惯。

如后世被挖掘出的汉梁孝王墓,即便是在摸金校尉们数千年的摧残之后,也依旧保留了大量的黄金制品。

具体到百姓,黄金陪葬的习俗更是深入人心——在汉室,先祖陪葬品中的黄金之多寡,是直接和后代孝顺与否挂钩的!

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丧父的汉室青年为了证明自己足够孝顺,只能是散尽大半家财,使出后世双亲给后代付首付的力气,为父亲置办出足够的金制陪葬品。

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黄金,属于汉室绝大多数百姓的‘刚需’——为了将来丧葬之用,几乎所有的汉人家庭,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储存点黄金。

这样一来,刘弘决定用黄金交换铜钱,以撑起粮食保护价政策前期的资金投入,也就是顺利无比了。

在金额兑换方面,刘弘也是狠狠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定下了一个合适的兑换比例。

一金,换秦半两钱一万五千枚;八铢二万二千五百枚;五铢钱三万六千枚;三株钱六万枚。

与此同时,这个交换比例严格遵照一条铁律铜含量低于三成的钱,一律不收!

这样一来,某人拿着一堆铅片片,就从刘弘这里换走黄金的可能性就被堵死。

刘弘也并没有将此事,按照朝堂正式公文的形式宣布,而是将其默认为了‘少府的私人举措’。

如此,也好随时踩刹车——等铜钱够用了,就不再往外兑换黄金。

说起来,为黄金和铜制定兑换比例一事,算是刘弘早就想做的经济举措了。

——没办法,此时的汉室,就连大概的金铜兑换比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