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弘在长安城内饶了好大一圈,方来到温室殿时,公卿百官自是早已等候。
在朝臣百官的拜喏声中,刘弘走上御阶,在御榻之上安坐下来,元朔朝,也就正式开始了。
“诸公卿有奏,自可明言,朕当兼听百官之言,共定国之大策。”
虽说相较于大朝仪,元朔朝氛围更轻松一些,但毕竟是朝议,终归不可避免的要沾染上一些政治色彩。
——撇开今日是元朔日不说,即便不是,朔望朝也总得讨论一些政治内容。
刘弘话音刚落,丞相审食其便顺势出班,对御阶之上稍一拜。
“丞相臣食其昧死百拜,以奏陛下自悼惠王诸子之乱息,天下民心向安;陛下又拟三十取一之税、三口一算之赋,诚三皇五帝,纵不能及也。”
毫不违和的端上一串彩虹屁,审食其便话头一转“陛下以天子之身临天下元元,代天牧民,臣等食汉禄,亦当唯陛下圣命是从。”
“然今三公缺其一,九卿缺其二,臣等纵有心助陛下厘清吏治,亦心有未遂···”
“故臣昧死,恳请陛下遴德行端正之良士,以充三公、九卿之缺,使诸属有主官掌事,吏有命可奉,诸司属衙之政畅行,而于国无弊。”
“臣昧死百拜,顿首顿首···”
随着审食其深深一拜,殿内众臣稍一思虑,便也齐齐出班“臣等以为,丞相所言甚善,恳请陛下遴德行端正之良士,以充有司之缺。”
见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刘弘饶有兴致的望向审食其,心中颇有些好笑起来。
“朕的这位丞相,还真是异想天开的紧。”
审食其的疏奏,乍一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三公九卿有空缺,对于中央心中有弊端,确实应该商讨人选。
但光听听附议的群臣,和审食其话语中的区别,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朝臣附议,说的是‘充有司之缺’,审食其说的,却是‘充三公、九卿之缺’。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附议的朝臣不直接重复审食其的奏疏,而是将‘三公九卿’,替换为‘有司属衙’呢?
答案不言而喻——如今审食其为相,张苍任御史大夫,三公唯一的一处空缺,正是太尉!
审食其话里的意思,是劝刘弘重设太尉,以掌天下兵权!
“这么愚钝的政治嗅觉,真不知道是怎么活过汉初,那风云突变的时代的···”
——就连朝臣百官,都知道在附议的同时,巧妙地对‘三公有缺’这件事闭口不谈!
审食其却仿佛对此毫无知晓,可真的是···
“张苍为相之事,还是得提早准备了啊···”
暗自为审食其的政治生涯画上句号,刘弘便做出一副沉思的神态。
过了好一会儿,刘弘才有些迟疑道“这太尉之缺···”
“实无合适之人选啊?”
只轻轻一语,朝臣百官就不约而同的将头低的更深了些。
——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太尉?
要知道今日,可是元朔朝!
此时殿内,可就站着百十来号开国元勋!
撇开其中的纨绔子弟,以及年幼的二代、三代不论,光是初代元勋功侯,就不下十指之数!
这十几号人,是完全有资格出任太尉,位列三公的!
但从百官讳莫如深的面色,就不难看出此事的本质——太尉一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还得上面那位说了算···
刘弘说有,那即便没有,百官也得想办法,找出这么一个‘合适’的人才。
可刘弘说没有,那即便全天下的人都有资格出任太尉,百官也得想办法,让所有的人都出于某种原因,而‘不适合’出任太尉。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