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2章 太后催婚(2 / 4)

汉平帝刘衎(kàn)九岁登基,王莽篡汉;

东汉灵帝刘宏十二岁登基,一生碌碌无为;驾崩时长子刘辩年十三,两年后,少帝刘辨死于董卓之手,东汉实质上灭亡。

再往后,也有数之不尽的例子,证明‘主少国疑’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致命性伤害。

就拿距离刘弘所处时代最近的几件事说孝惠刘盈,孝怀刘恭,以及历史上的世宗刘彻、中宗刘询。

汉高祖刘邦时期,汉室虽然在对匈战略中处于劣势地位,但也仅仅是‘四六开’,乃至于‘四点五比五点五’的微弱差距。

且彼时,匈奴人的发展已经基本到了天花板,要想更强大,匈奴就面临游牧民族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文明升级。

即从奴隶制游牧政体,向封建制游牧政体,或者说是‘单于集权政体’过渡。

而汉室开国之初,天下还处于饱经战火、百废待兴的疲弱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就已经有能力,光凭借步车大军,在白登山与匈奴上演了一出‘王对王’‘包围和反包围’,并最终收获了平局,甚至小胜的结果,这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汉室第二代掌权者,就应该发展国力,发展骑兵,然后图谋草原。

但事实却是孝惠刘盈在位八年,汉室在面对匈奴的敲诈勒索时,毫无放抗之力···

面对匈奴单于冒顿,在国书上毫不做掩饰的折辱,吕后竟也只能回答一句老身年老色衰,不敢奢望单于雄姿···

而刘盈年少登基,又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既然刘盈自己是年少登基,那他自己就没有多大权力,权力就外流到吕氏外戚之手。

而刘盈早亡,又将这个问题进一步恶化孝惠长子刘恭,在比老爹更小的年纪,坐上了皇位。

到刘恭死去之时,‘汉天子’,已经成为了外戚动辄可废立的橡皮擦;到历史上的后少帝刘弘死去,外臣,也成为了‘有权废立天子’的群体。

孝惠刘盈年少登基,而又早亡一件事,便使得汉室陷入了长达十数年的动荡!

若非这是汉室,吕氏、陈周不敢篡国,只怕后世的历史课本上,就会有这样一句记载秦汉皆二世而亡,然其因各有不同···

而刘恒,之所以能在历史上成为‘汉太宗孝文皇帝’,除了他仁义爱民、整顿内治、稳定江山之外,最大的一个功劳,就是避免了汉室的灭亡——在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之前,吕氏可是已经打算谋朝篡位的!

刘恒二十四岁登基,也是装孙子装到了陈平周勃死去,凭借出色的政治手腕,才成功把持大权。

而刘恒之后的景帝刘启,就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例子了。

在汉文帝二年,刘启在九岁的年纪,就已经被大臣共请为储君;之后,刘启在太子之位上坐了足足二十二年之久!

这二十二年,虽然发生了棋盘侠时期的鲁莽,也发生了梁怀王刘揖争储的插曲,但总体而言,刘启在这漫长的储君生涯中,还是在父亲刘恒的护持之下,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有了这二十二年的雄厚积累,刘启才能在三十一岁登基之时,第一时间就能往三公九卿的位置安插党羽,并火速将《削藩策》提上日程。

试想一下若刘启一棋盘砸死吴王太子之时,就已经是皇帝,汉室会发生怎样的动荡?

梁王刘辑争位之时,若刘启已经继位,汉室又将会迎来怎样的灾难?

而景帝一朝,之所以能在‘中人之姿’的刘启掌控下,成为‘文景之治’开花结果的部分,就是因为刘启在长达二十二年的太子生涯中,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帝王。

再往后,就又是反面例子了武帝猪爷。

虽然景帝为了避免‘主少国疑’,刻意在死之前,让太子刘彻在十六岁的年纪行加冠礼,并将馆陶公主之女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