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要为万世开太平(1 / 2)

大唐隐相 初·十三 2346 字 2021-05-08

比起李林甫来,杨国忠处理朝政的水平,那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些年大唐发生了很多事情,特别是官吏腐败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厉害。

原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数次兵败,更是在赤水河一战中损兵折将六万人,战死的将士被南诏堆成京观。

如此大辱,鲜于仲通不但屁事没有,朝廷还下令嘉奖他。这件事都是这个杨国忠一手操作的,因为鲜于仲通是他的恩公。

而且,杨氏一族已是长安最为显赫的门第,官员们无论何事都是和他们先通个气,然后按照他们的意思上奏朝廷。一时之间,弄的朝政乌烟瘴气,已是没了李林甫做宰相时,处理事情时的效率和相比而言的公正。

近些年,朝廷因为南诏和青海那边频频用兵,百姓已是苦不堪言。李泌认为,这是盛世衰败的迹象。如果安禄山此时造反,就是压倒盛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玄宗已是脑子进水了,杨国忠做为宰相,如果再稀里糊涂的只算计自己的得失,那么,这盛唐将不会存在。

李泌不会看着长安这一城繁华化为乌有,也不会看着半壁河山任安禄山荼毒,更不会让百姓在安禄山的铁蹄下呻吟。所以,他来了华清池,来玄宗这里给玄宗最后一个机会。

玄宗好像对这个机会不感兴趣啊!

李泌知道玄宗此时还没有料到一旦安禄山进军,那就是大厦将倾般的危险。

杨国忠垂手低头,任由李泌数落着。相比玄宗,杨国忠更知道安禄山一旦造反有多么难以收拾。

李泌已经没有心情骂他了,有一城百姓,还有广漠的关中大地,还有河北一地的百姓,都在等着他保护。

“天将降大志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李泌凝望着暮色里的长安城,又继续说道“我在大唐,并没受到一丝丝的苦,想做的事情也基本做到了,该是为大唐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说完,李泌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泌乘坐的马车已是走出很远了,杨国忠才朝着马车喊道“小先生,你早就该出来做事的。某家不是李林甫,不会对你面上一套背后一套”

可惜,李泌已经走远了,杨国忠喊出的这些话,他并没有听到。

李泌曾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林甫做宰相的时候,与杨国忠做宰相时,这两位谁对自己的帮助更大。

想过之后,李泌认为这两位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李林甫曾向玄宗说,青上学宫那里是李泌练私兵的地方。幸亏李泌早有防备,让那些学子每天操练之前,都要喊“为大唐而生,为大唐而战,为大唐而死”的口号,这才化险为夷。

不然,只凭操练私兵一项罪名,书院和学宫的人早就被玄宗派人屠了。

至于杨国忠,他和李林甫闹翻后,为了拉拢李泌,确实帮了李泌一些忙。可杨国忠没治理朝政的才能,还容不得别人比他强。所以,杨国忠打击异己的手段,比起李林甫来有过而无不及。

仔细想想,这杨国忠好像没朋友啊!长安这里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私下里骂过他。今天,李泌也骂了他,骂他占着茅坑不拉屎。

回去的路上,杨绾看到李泌的脸色不好,就知道玄宗没有听李泌的话。于是,他说道“小先生,若是此时,我是说若是啊,圣人下诏拜你为相,你答应不答应?”

李泌与他并排在车厢前坐着,听了他的话后,只是看着越来越近的长安城,慢慢说道“杨绾,你看这座城池好看不好看?”

杨绾看到余光洒在城墙上,城墙像是镀了一层金子一样,满眼都是金碧辉煌的,就高兴地说道“小先生,好看啊,如同一座金城。”

夕阳下,李泌的脸上好像也是镀了一层金色。这张脸轮廓